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能源环保>正文

重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突破1500万㎡

2019-03-13 10:04:28 | 来源:华龙网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被住建部肯定!重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突破1500万㎡ 规模全国领先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2日18时30分讯(记者 董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12日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已突破1500万㎡,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被住建部给予充分肯定,被赞经验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6万吨 节约标煤21万吨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节能减排、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19f72e-ef5e-406f-a078-04e385770fb5

1号能源站取水泵房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据了解,丰富的水能资源是重庆发展可再生能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域内水资源总量年均超过5000亿m³,其中绝大多数是以江河为主的地表水,长江、嘉陵江等流经重庆地区的入境水形成的地表水约4600亿m³,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推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以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为抓手,改善建筑用能结构,节能减排成效凸显。截至目前,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已突破1500万㎡,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6万吨,节约标煤21万吨,节约建筑运行费用3亿元,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提高了城市品质,增强了区域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因地制宜+政策引导多措并举 弥补国内空白

  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结合本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挖掘,多措并举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逐步形成以区域集中供冷供热为主要方向,以江水源热泵为主要技术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发展路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a9385ed-63a1-4d53-a602-3b8e34524699

国内已建成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为了落实激励政策,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财政局发布了《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示范项目的管理程序和相关要求;会同市水利局出台的水源热泵取水缴纳水资源费的优惠政策,降低了此类项目的运行成本,为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条件。

  编制发布的13项相关地方标准,完成了23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配套能力建设课题,编制的《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适应性评估标准》等系列标准在技术性和完整性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引导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推动每年新增应用面积超100万㎡。

  今年悦来生态城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启动建设

  截至目前,我市已率先完成“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巫溪、云阳、木洞全国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示范区“三级示范”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去年重庆市首个“余热暖民”项目—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区,全国最大的“水空调”项目—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也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3deb1e9-866c-4f04-a6a8-cc575f404379

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其中江北城项目利用江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制冷采用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形式,冬季供热采用江水源热泵的形式,为区域内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提供冷热源,是目前国内已建成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21643吨,减排二氧化碳59938吨,减排二氧化硫1804吨,减排碳粉尘16353吨,节约机房建设面积2.23万平方米,节约用水198万立方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今年市住房城乡建委还将指导悦来生态城320万㎡、仙桃数据谷120万㎡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启动建设,指导渝中半岛、九龙半岛、广阳岛等条件适宜区域开展可再生能源区域规模化应用前期规划论证,持续培育我市建筑节能减排新动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