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要闻>正文

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二期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2018-12-14 09:33:19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二期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借鉴淘宝模式 为创新创业者找资源

  12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由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建的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www.csti.cn)二期近日已升级完成。作为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性公益平台,其整合了全市大型科研仪器、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等11类、242TB的科技资源,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可为创新创业解决找资源难、用资源难等问题。

  用户实现“一站登录、一网通办”

  据介绍,升级后的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将原来以信息“孤岛”方式存在的近10个科技管理系统与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了整合,形成科研项目、科技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奖励等8个子系统,共享了2048个数据表、26868个元数据项、8.3亿条数据记录,建成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总门户,让用户可以“一站登录、一网通办”,彻底改变了原来需要多次点击后,才能进入不同科技管理系统享受不同科技管理服务的情况。

  “目前,平台拥有11类科技资源,覆盖类别在全国都是最广的。”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称,这些资源包括大型科研仪器设备7937台(套)、科技型企业10101家、成果4700余项、科技人才13.5万余人、科技平台521个、众创空间266家、科普基地120个、科研项目5.9万项、科技信用3.8万条,还整合了万方、中国知网、国研网科技文献期刊15700余种、论文4100万余篇、数据40TB,整合共享专利数据200TB。资源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找资源难的问题。

  可开设“科技淘宝”发布需求

  据了解,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借鉴了“淘宝”模式,企业可在平台开设“科技淘宝”店铺,并自主发布需求信息、自选服务种类、自主下单交易,还可以享受重庆市科技创新券的相关服务。

  重庆九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企业,以前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在外省的检测机构做产品测试。通过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布需求,九钰科技与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进行了对接,不仅所有测试实现本地完成,研究院还帮助企业申领了科技创新券支付测试费用。“研发工程师被解放出来,聚焦研发本身,不用再花大把时间忙于分包检测。而且,使用科技创新券支付测试费用,还节约了研发成本。”九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此,双方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平台已发展服务机构500余个,上线科技服务产品3800余项,企业累计申领科技创新券7.4亿元,交易使用3.5亿元,4032家企业享受科技创新服务7260余次。

  “过去,一些科研机构的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而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检验测试需求却用不了。”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因为科技创新券的使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面向社会主动服务,闲置的仪器设备被用活了,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也进一步被激活了。

  开放共享效果纳入科技信用管理

  据悉,除了线上服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还构建了由“服务基地、集成中心、用户工作站、专业服务机构”组成的线下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

  其中,服务基地主要建设在科技资源丰富、开放共享服务能力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其规模效应和示范作用;集成中心主要建设在各行业科技资源集中、组织活动能力强的专业机构,为行业用户提供全程专业化、精准化配套服务和定制服务;用户工作站主要建设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科技园区,为所在区、县(自治县)用户提供个性化便捷服务。

  目前,平台已在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建设服务基地149家,在重庆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用户工作站20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将资源单位和服务机构的开放共享效果纳入科技信用管理,比如,对于开放效果与服务质量差、使用效率与用户满意度低的资源单位或者服务机构,将予以网上通报,纳入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情况严重者还将被列入“黑名单”。“这在全国也属首创,进一步保证企业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科技服务。”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称。 (记者 张亦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