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区县>正文

重庆铜梁投用智能化安监系统 数秒锁定风险源

2018-07-26 17:54:01 | 来源:人民网 | 编辑:高爽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铜梁投用智能化安监系统 "天网"数秒锁定风险源

  一个指挥系统,连接GIS地理信息系统和2100余个高清摄像头,对辖区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隐患点等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隐患或事故出现,可以数秒内锁定隐患及风险源,启动应急措施;各单位和群众日常也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手拍上报安全隐患,直接与相关职能部门对话……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重庆市铜梁区建立投用的全网化智能化安全监管系统,为居民建立一张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天网”。

  “天网”可数秒内锁定安全隐患

  “报告,监控显示,我区某矿山处于停产状态,矿山辖区内有未成年人进入玩耍,可能发生事故。”

  “马上联系企业负责人,通知安全监管人员赶到现场。现在是暑假期间,出来耍的娃娃多,切记让他们加强巡查。”“收到。”

  这是重庆铜梁区安全监管指挥中心的日常一幕。“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和2100余个高清摄像头,全网智能化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对全区各企业、重大危险源、建筑工地、学校、餐馆、人员密集场所、养老机构及安全隐患点等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隐患或者事故出现,我们可以数秒内锁定目标及风险源。”铜梁区安监局局长徐之光介绍。

  “系统投用后,安全监管效率大大提高。”指挥中心主任彭帅表示,系统自去年10月投用以来,目前已经建立安全生产基础、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三大数据库,数据库包含辖区内1600余家单位、企业、场所、设施的大数据,包含名称、地理点位、安全风险点、负责人、应急物资储备及应急人员等基础数据,并随时动态更新,指挥中心随时掌控。

  同时,行业监管部门和镇街还围绕该系统设立了50个分中心,随时联动对隐患情况进行检查和跟踪督查。一旦有隐患及状况出现,应急指挥人员、不同功能的应急响应小组和专家小组,都能够通过指挥中心的视频、通讯及定位,集中会商决策和指挥调度现场处置,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应急事件做出妥善处置。

  群众参与,实现社会监管“全覆盖”

  “某镇废弃煤场边有一个屋子,里面有人违规贩卖柴油,你们管不管?”“收到投诉,已转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置。”“我们这里幼儿园边上有几个化粪池有安全隐患,能否处理?”“收到投诉,感谢监督,处置人员马上赶到现场”……

  该系统的另一大亮点,是创新性地开发了手机APP,让社会群众也能够参与安监工作。徐之光介绍,本系统依托重庆市群工系统开发出相关APP模块,各单位和社会群众均可通过手机APP,随手拍上传图片和视频进行安全隐患上报,让社会大众也成为安全监督员。“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到APP举报96起安全隐患,全部得到及时处置,APP的注册人数还在不断上升中。”

  “以前发现有险情,不知道该找谁,甚至只有110、119等报警电话挨着打一遍,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只要给报告就能够自动转接到相关负责部门,处置人员来得也快。”铜梁市民陈彬如是说。

  该系统不仅让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高效透明,也使基层监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摄像头监控一般只是相关企业负责办公室才能看。”铜梁蒲吕镇街道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我们也能随时监控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车间,以前有些企业看到我们来了就‘摆样子’,现在则像头顶随时悬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违规生产明显减少。”

  消防、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工作或将一体化

  今年1至6月,铜梁全区已通过全网智能化安全监管指挥系统累计排查隐患11744条,整改11306条,正在整改438条,整改率96.3%;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出12条重大隐患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治方案,目前已整改3条,另9条正在整改中。

  “安监工作最大的成就不是当事后诸葛,而是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徐之光表示,目前在系统数据库中,已录入最近的安全检查记录5000余份。“哪里有隐患,现在解决的进度是怎么样子,都可以随时了解。一旦有可能遭遇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等情况,我们也可以第一时间向这些目标定向精准投递安全生产预警信息。”

  据了解,铜梁区下一步还将按照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应急管理的要求,启动系统二期建设,把消防、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应急处置等功能整合起来,实现安全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抢险等工作一体化。同时还将引入人工智能系统识别安全隐患,提高安全预警、处置的效率,缩短应急反应时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