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公交电子站牌:能查何时到站 还能充值公交卡
原标题:公交电子站牌:不只能查何时到站,还能充值公交卡
轨道黄泥塝公交车站的电子站牌(左图)不但可以提示车辆行驶信息,还可以为公交卡充值(右图)。
开栏语:
微信支付、智能小区……
随着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我们的城市更加“聪明”,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
智博会8月即将在重庆召开,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智能化企业落户、项目落地,未来的生活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智能生活”系列报道,聚焦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如何“为生活添彩”。
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选择公交车出行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在大数据智能化的背景之下,一个个让人们驻足的公交站台,也正逐步成为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
公交车有了“时刻表”
7月21日中午,渝北区红黄路的轨道黄泥塝公交车站,市民郑先生看了看电子站牌,发现自己要乘坐的604路公交车还有1站就要到达,便拿出手机给在旁边快餐店里乘凉的妻子发了一条信息,提醒她可以出来候车了。
“一目了然。”郑先生用这四个字评价了电子站牌的好处。他认为,电子站牌能够让乘客大概了解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何时到站,十分像火车站的列车时刻表。
郑先生住在轨道黄泥塝公交车站旁的洋河花园小区,公交车和轨道交通是他采用的主要出行方式。自从公交车站安装了电子站牌后,他无论是选择哪种出行方式,都会先去看一眼电子站牌。
“如果公交车快到站了,我就坐公交车。”郑先生说,相较于需要进行安检、上下多次电梯的轨道交通,他更习惯于公交出行。
记者在站台上发现,这块电子站牌的公交车到站信息呈蓝底白字,与重庆公交车站的站牌名总体配色趋于一致。一道道小窗口上,罗列着该站经停的各个公交线路以及终点站信息,并会告知该线路还有多少站到达。
记者随机选择了其中提示的151路,当时显示距离到达轨道黄泥塝公交车站还有2站。按照手机导航软件给予的出行时间,公交车大约需要开行8分钟到站。
记者等了三分钟,电子站牌上显示还有1站到达,又等了三分钟,151路便进入了轨道黄泥塝公交车站。
全市现有17块电子站牌
记者从重庆交开投集团获悉,今年2月以来,他们已经在江北区、渝中区及南岸区完成了17块实体电子站牌的安装及调试工作,其中江北区4块,渝中区7块,南岸区6块,共涉及115路、462路、301路等公交运营线路70余条。
交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投入使用的公交电子站牌主要由公交GPS信息采集模块、公交ERP系统、基础数据平台、信息分析发布系统及前端实体电子站牌等部分组成。
公交GPS信息采集模块将采集的公交车实时数据传送至基础数据平台,信息分析发布系统校验及分析基础数据平台中的公交基础数据,之后与公交ERP系统中的线网数据匹配后形成发布数据,将对应到站信息发布到前端实体电子站牌中。
交开投集团表示,公交电子站牌可以直观地展示途经该站的公交线路信息,乘客可以通过电子站牌了解到公交车辆距离所在站台的站数,从而合理地选择交通出行方式。
通过站牌完成公交卡充值
早在4年前,重庆便已投用了一批公交电子站牌。当时采用LED电子屏幕的站牌,用黑底红字的方式向市民展示公交线路距离该站的站数、路程以及车牌号等信息。如今,这些电子站牌虽然还安装在相应的站台上,但都已经处于断电停运的状态,等待着升级改造。
交开投集团介绍,相较于4年前的电子站牌,新一代电子站牌无论是功能还是配置,都更加强大。如今的电子站牌采用的是太阳能供电、双稳态液晶显示、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充分体现了“智能交通、以人为本、绿色出行”的理念。
此外,在公交线路信息下方的一块屏幕上,未来还能够实现接收并显示系统管理平台发出的公益信息、公交调度信息、道路交通信息等,让市民在等待公交车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充分地了解到周边的道路交通状况。
与此同时,电子站牌还解决了一个不少乘客都遇到过的尴尬情形——公交卡上余额不足,周围没有充值站,身上没有带零钱。
如今,电子站牌已经通过引入飞充设备,让乘客可以在手机上安装“重庆市民通”APP,完成公交卡网上充值,并现场通过飞充设备完成写卡,比专门去线下充值方便不少。
据交开投集团介绍,2018年还将完成23块实体电子站牌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计划建设分布为渝中区3块、江北区7块、沙坪坝区4块、九龙坡区2块、大渡口区1块、南岸区1块、两江新区5块。
目前,相关建设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预计今年9月开始进行安装实施。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