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旅游>正文

重庆成全国暑期红色旅游第四大目的地

2018-07-03 09:33:04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高爽 | 责编:石丽敏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暑期,是全年旅游市场最旺季,市场蛋糕究竟有多大?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2018年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庆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学生游、红色旅游等指标中,热度排名全国前列。而作为重要客源地,重庆人出游积极性位居全国第三。

  《报告》根据往年暑期市场情况,结合中国旅游研究院按季度开展的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出游意愿调查,以及携程3亿注册用户和7000多家线下门店预订数据,对今年暑期旅游消费情况和市场规模进行分析,发布暑期人气最旺的出发城市、目的地、出境游国家与地区等排行榜。

  重庆人出游积极性居全国第三

  进入7月,高考放榜,学生放假,世界杯鏖战正酣……毕业游、避暑游、足球游、康养游、亲子游多重叠加,旅游市场进入全年最旺季。

  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出游意愿调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居民总体旅游意愿高达86.4%,其中,选择8月出游的比例最高。

  携程平台游客预定数据显示,今年全年我国旅游人次预计将达50亿人次,暑期出行比例预计将达全年出游量的五分之一。截至6月底,国内游客通过携程预定了全球114个国家(地区)、1000多个目的地城市的暑期旅游产品。

  在这些游客中,有近半的人以避暑为主要目的,“哪儿凉快哪儿去”已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选项;亲子游是暑期旅游市场的第二大群体,家庭房、私家团等产品销售火爆;学生游是暑期旅游市场第三大群体,包括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季旅游,及各年龄段在校学生的研学游、夏令营等。

  《报告》预测,2018暑期人气最旺的出发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重庆、广州、天津、成都、南京、深圳、杭州、武汉。重庆排名全国第三。

  重庆人暑期游人均花费2631元

  暑期,旅游市场需求旺盛,那游客舍不舍得花钱呢?

  《报告》根据携程平台上100多万种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的价格与预订情况分析,预计暑期游客人均消费将达到4000元,同比增长15%。其中,国内游人均花费2800元左右,出境游人均花费超过6000元。

  从地域上看,重庆人暑期旅游相对“节约”,人均消费为2631元/人。天津、北京、上海等居民舍得花钱,其中天津人人均花费5315元、北京人人均花费4681元、上海人人均花费4407元。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暑期,旅游产品的总体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部分热门目的地甚至比往年还便宜。但游客的人均消费却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走得更远”“耍得更久”,及家庭游、亲子游对品质要求更高等。如,俄罗斯因举办世界杯,赴该国旅游的价格涨幅超过50%,成为涨价冠军。

  此外,不少游客将目光锁定在南半球,开启反季清凉游。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预定人数同比增长五成,冰岛、挪威、芬兰、瑞典、丹麦等国也受到热捧。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暑期旅游旺季来临,国人出游热情高涨,重庆作为目的地表现如何呢?

  数据显示,随着重庆旅游业升级版的纵深推进,全市多个区县高海拔地区的“冷”资源逐渐变成“热”产业,“来渝避暑”不再是一句网络调侃语。

  《报告》对学生群体的数据统计显示,厦门、三亚、成都、上海、重庆、丽江、桂林、北京、西安、兰州为最受青睐的国内游目的地。重庆位列全国第五。

  从酒店预订量看,暑期国内酒店预订热度排名前十为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广州、厦门、杭州、三亚、青岛、重庆。其中,重庆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幅度最高,接近100%。

  暑期旅行,因学生群体、亲子群体占比较大,“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旅游成为市场一大热点。数据显示,今年暑期,预计将有过亿人次的游客选择红色旅游,年轻人逐渐成为主力人群。其中,“七一”和“八一”前后是出行高峰。

  延安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热度最高,其后依次为上海、嘉兴、重庆、南京、北京、井冈山、遵义、韶山、南昌等地。重庆位列全国第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