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聚焦重庆>正文

机器人拧螺栓: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之路

2018-04-02 11:15:52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高爽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用智能机器人拧螺栓: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之路  

【聚焦重庆】机器人拧螺栓: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之路

中国海装组装车间里的智能机器人。新华网 韩梦霖 摄

【聚焦重庆】机器人拧螺栓: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之路

中国海装组装车间里的智能机器人,用于风电机组变桨轴承的智能化装配。新华网 韩梦霖 摄

  作为今年重庆市重点推进的“八项战略行动计划”之首,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让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位于礼嘉的中国海装是重庆一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风电行业的“国家队”,通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球十大风电整机供应商。如今,走进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由中船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取代部分人工作业,此外中国海装LiGa大数据平台也投入试运行,遍布大江南北的上百个风电场联结成一张数据的网络,让运维专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个风电场的实时运行状态。

  在中国海装的组装车间,一台智能机器人正挥舞着“手臂”,为风电机组的偏航轴承拧紧螺栓。这项看似“简单”的工序,以往需要两个人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拧完一百多颗螺栓,现在只需要四十分钟即可完成。不仅如此,在工艺的一致性上“机器人”也有明显优势。

  “这台智能机器人跟传统印象里的‘机械手臂’不一样,它具备自动识别、智能判断的能力,可以用激光识别、校准每一枚螺栓的位置,而且拧紧每一颗螺栓的力度都有记录可以查询,真正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化的操作”。中国海装研究院副院长董晔弘介绍说。

  目前,中国海装的组装车间已经引入两台智能机器人,用于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的智能化装配,这两台机器人是由中船重工自主研发,2017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作业后,不仅安装时间相比人工节省了三分之二,力度也能保持一致,还能24小时连续工作,这些都是人工作业无法达到的。

  不仅如此,作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中国海装从2016年起就在重庆市科委重大科技专项“智能健康风电机组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打造大数据平台,提升数字化水平。目前,中国海装LiGa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LiGa远程运维中心、LiGa气候资源平台和预测性维护应用三大核心应用已初具规模。

【聚焦重庆】机器人拧螺栓: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之路

在重庆市科委重大科技专项“智能健康风电机组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打造的LiGa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基本建成。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在中国海装LiGa远程运维中心的中央监控室里,技术人员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屏幕,密切关注着全国上百个风场里每台风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在这里,每台风机的数据都会实时呈现,当出现故障需要现场处理时,运维中心的专家就会马上作出如何处理的决策,现场迅速调集人员设备前往处理。

  “以前,我们需要在每个风电场都派驻运维专家和运维团队,现场解决故障。而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不仅极大提高了人员和物资区域协调的效率,也让运维专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个风电场的实时运行状态,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障维修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中国海装研究院大数据研究所所长杨妍妮介绍。

  大数据技术的威力还远不止于此,2017年底,中国海装与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打造的LiGa气候资源平台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LiGa气候资源平台负责人王东霞介绍说:“平台除了导入全国的风资源数据,还导入了地理环境信息数据、海拔高度及坡度数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电网分布数据等大量的基础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做风电场宏观选址规划,选定一个区域后,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机位分布,并预估发电量和投资回报等,为我们做风电场开发规划节省了大量前期调研的时间。”

  中国海装副总经理汤文兵表示,未来中国海装将继续在市科委创新项目的支持下,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把风电机组的制造优势和大数据智能化前沿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海装的市场地位,做国内海上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引领者。(韩梦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