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民生>正文

看乡村旅游如何振兴梁平滑石村

2018-03-26 10:44:40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高爽 | 责编:石丽敏

【社会民生】看乡村旅游如何振兴梁平滑石村

近年来,梁平滑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图为滑石寨景区一角。记者 齐岚森 摄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没创业,也没外出务工,每个月却能拿到近两万元的薪水,你信不信?

  梁平滑石村的谭德林一家,就做到了。持续升温的乡村旅游,让位于该村的滑石寨景区客流量不断攀升,各种旅游收入大幅增长。谭德林和妻子负责打理的景区矿泉水厂,每月发给他们8000多元的工资和奖金,儿子在景区给游客照相,旺季月收入上万元。

  村民通过四种方式吃上“旅游饭”

  各式各样的小楼,合围着一片春意盎然的绿地,穿流而过的小溪,两岸草木茂盛——这里是滑石村的村民聚居点。用丰厚的收入,谭德林在这里修建了一栋300多平方米的小洋房,还买了轿车,每天早晚按时上下班,与城里人的生活没有多大差别。

  与谭德林家的生活相似,聚居点的70多户村民,通过四种方式吃上了“旅游饭”——

  首先是在景区当服务员拿工资。滑石寨景区目前有近200名员工,大部分来自滑石村。旺季时,还要到临近村去招人。滑石寨景区创始人周学峰介绍,景区开张7年来,他们共支付了840万元劳务费。其次是在景区周边开办农家乐,生意最好的农家乐年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三是在景区卖农副产品。“以前我们把地瓜运到镇上卖,每斤5毛钱,现在景区现场卖,价格涨了10倍。”村民估计,几年来周边村民这笔收入累计在500万元以上。四是土地流转收入。谭德林透露,他家流转给景区的约10亩田地和林地,每年能带来3800元固定收入。景区近年来支付给村民的土地流转费,已经超过480万元。

  煤老板修复生态偿还“环境债”

  眼下的光景,对谭德林来说,在几年前简直不敢想像。

  滑石村位于高梁山山麓,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土地产出低不说,村里一座连续开采了几十年的小煤矿,还堆积了数以万吨计的煤矸石。暴雨季节,洪水冲刷煤矸石后顺着村里的小溪流进田地里,退水后就留下一层煤污,让村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周学峰曾是这座煤矿的大股东,每年开采6万吨煤炭,年纯收入好几百万元。不过,“每赚一分钱,都感觉背上又多了一分环境债。”他说,为了补偿村民,煤矿总是优先录用当地人当矿工。

  2002年,谭德林也当上了矿工,每月能拿到上千元,是当时砖匠木匠工资的几倍,“但自己从来都没有高兴过。”他说,每天早上下井干活时心里总不踏实:万一出事回不来了怎么办?

  几年后,国家对小煤矿实行关停并转,周学峰的煤矿虽不在列,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关停。揣着上千万元,他准备另谋生意。在考察了10多个项目后,他决定回到“原点”,先修复生态,再做乡村旅游项目。“我可以一走了之,但留下的污染怎么办,矿工怎么办?”他认为,做乡村旅游改善农村环境,能了却自己“还债”的心愿,同时这又是一条让矿工实现当地就业的新途径。

  从几公里外用卡车拖来泥土,覆盖在此前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上,再种上树木,每亩地的生态修复成本在8万元以上;修建6个污水处理池,让污水过滤6次,再进行生物发酵,最后通过几公里长的管道输送到附近乡镇的污水管网……周学峰把此前赚的钱陆续投入到乡村旅游项目,青山绿水间的农家乐已见雏形。

  从“高大上”走向“土得掉渣”

  周学峰雄心勃勃重召“旧部”,谭德林等80多名矿工及家属回来了。他又从梁平城区请来酒店管理团队,高规格经营,服务员都要求讲普通话,但游客却并不买账,几个月下来入不敷出,农家乐面临倒闭。

  在仔细研究了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后,周学峰尝试着放弃“高大上”,改走“土得掉渣”路线。矿工们被发动起来,从自己家里带来土鸡土鸭,从山上采回蕨菜,从田埂上挖回鱼腥草,用红糖和膨化米粒制成米花糖……没想到,端上餐桌后,这些“土货”总被游客们一扫而空,农家乐的生意也逐渐火起来。

  具有本地特色的东西最容易受到青睐,认清这一点后,周学峰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乡村旅游项目。

  农家乐对面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包,是渝东有名的古战场遗址——滑石寨。2016年,这里修复了古栈道和塔楼,开展了梁平抬儿调、癞子锣鼓等6项文化遗产展演项目,此后持续火爆,最高峰时每天接待两万多名游客。利用滑石寨天然的知名度,周学峰将既有的旅游资产重新整理并设置参观路线,增添了花海、森林小径、高空速滑等新项目,此前的农家乐成了专卖土货的接待中心。这样一来,游客耍两天住一晚,仍然觉得处处新鲜。如今,滑石寨景区年旅游综合收入接近3000万元,利润在千万元以上。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多个废弃小煤矿试图转型做乡村旅游,但成功者寥寥。周学峰认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经营策略,而在于老板的“人心”,“挣钱不应该是做企业的目的,事情做成功了钱自然就到了。事情要成功,人是关键,充分尊重所有相关利益者,将心比心,利益面前要先舍才能后得。”(记者 张永才 吴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