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重庆全球媒体形象报告》出炉
原标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布——《重庆全球媒体形象报告》出炉
6月14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广州联合发布《重庆全球媒体形象报告(2012-2016)》。这份报告的基础,是2012年1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期间,国内外媒体关于重庆的报道,共计13万篇。
本文截取报告中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观点,帮助大家换个视角看重庆。
笔电,全球每生产3台重庆就占1台
“重庆是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西班牙2016年6月28日出版的《世界》杂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重庆。
两个月后,西班牙另一本杂志《金融》,则称重庆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增长”。
最近四年来,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2016年的增速为10.7%。
2016年10月28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盘和林在《新京报》发表文章,对重庆经济的高速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重庆摆脱对过剩产业、房地产的GDP依赖,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近年来,重庆更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到发展汽车、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工业增长因此成为GDP增速的主要贡献者。
“通过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新京报》的这一观点,在全球媒体中颇具代表性。
“全球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重庆就占了1台”,即是重庆笔电产业在全球媒体视角中总的、最直接的媒体形象。包括韩联社、德国《世界报》、美国彭博新闻社在内,众多媒体在报道重庆笔电产业时引用得最多的,也是这一句话,由此足见重庆笔电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
轻轨,重庆交通的一张名片
“一条轨道,车身跨坐两侧,经常处于‘悬空’状态。轻轨是重庆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外地游客也可乘坐轻轨四处观光。”2016年5月22日,香港大公网发表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成重庆“名片”》一文,这样描述重庆跨座式单轨(简称轻轨),并称其“给这个中国西部城市的居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便利和快捷”。
《澳门日报》2014年5月11日发表的报道《重庆单轨交通安全可靠》,同样充满了对重庆轻轨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写道,重庆山城楼宇密集,道路崎岖,但跨座式单轨系统的动力装置能在不足一米宽的轨道上工作,轻轨安全可靠,投入服务十多年未发生事故。
英国《每日邮报》则对重庆轻轨在某些地段穿过居民公寓楼比较感兴趣。报道称,由于列车经过大楼时产生的噪音只有60分贝,相当于洗碗机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因此不会影响居民的生活。
全球媒体在关注轻轨给重庆市民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关注其背后蕴藏的产业机遇。2016年5月25日《经济日报》一则报道称,重庆是中国唯一全面掌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技术的城市,并在轨道桥梁、道岔、车辆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突破。
该报道还提到,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装备90%以上实现国产化,重庆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创立了多个国家、行业和地方跨座式单轨标准规范。目前,国内外4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研究应用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
崛起,重庆民航业发展空间广阔
重庆航空业,则是媒体关注重庆的另一个重点。
2004年,重庆江北机场的客运吞吐量为500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2位,而成都双流机场排名第六位;2015年,江北机场客运吞吐量达3238万人次,排名全国第八,仅比双流机场少不到1000万人次。
伴随着重庆航空崛起,机场容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首都机场集团却无法完全保证大量的资金和基建投入。重庆市政府越来越意识到航空业对地方经济拉动的重要作用,于是回购重庆机场,并进行大刀阔斧地扩建。
中新项目,以重庆为核心辐射中西部乃至全国若干城市
“重庆跟新加坡是两只小松鼠,因为其实中国才是大熊猫。所以,如果新加坡跟重庆,能作为大熊猫的先锋,去探索新的领域、去探索新的政策,做得好的话,就能让这些新的政策、好的政策辐射到重庆以外的地方,辐射到整个中国”。
这番生动有趣的话,源自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在重庆的一次主旨演讲。记录并发布这一重要演讲的,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时间是2016年4月20日。
全球媒体对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关注,在2015年11月7日项目正式宣布启动后,出现了“井喷”之势。11月8日,《联合早报》在报道中借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话说,中国、新加坡的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很好地反映出两国关系如何顺应形势而改变。
2016年1月8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揭牌仪式暨合作项目签约当日,新华社文章借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陈企业的话指出,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并非单纯锁定在重庆,而是以重庆为核心辐射中西部乃至全国的若干城市,这种合作模式也是一种创新,体现了中新合作与时俱进、梯次升级的特点。
纵深,透过“渝新欧”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穿越6个国家、全长11179公里的“渝新欧”铁路,自2011年3月开通以来,一直受到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2015年9月18日,由16家国外媒体组成的亚欧媒体参访团参观访问了重庆,各国媒体负责人对“渝新欧”给予高度评价。
格鲁吉亚《多民族格鲁吉亚报》总编辑米哈依尔·阿依迪诺夫表示,“渝新欧”贯通欧亚,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了新的活力。法国媒体也认为,“这条铁路不仅仅是具有象征意义”。
《日经新闻》2016年7月26日一则报道称,“渝新欧”铁路“让物流成本比原来航空运输成本减少三成到七成”。《中国鬼城》的作者、专门研究丝绸之路的旅行作家韦德·谢泼德也认为,随着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兴起,需要以比海运更快的速度向欧洲运送高价值货物,但运费要比空运低,“渝新欧”铁路现在就帮助许多公司跨越欧亚大陆获得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透过“渝新欧”,全球媒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纵深”:东部产业向内陆聚集,为什么会选择重庆作为落脚点?2015年8月31日,《东方早报》在《重庆崛起密码:衔接“一带一路”,渝新欧吞吐量冲刺百亿级》一文中就此进行了解读,认为“答案之一即是‘渝新欧’”。
“‘渝新欧’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改变了重庆过去内陆化的工业结构”,2016年7月4日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在《借力“渝新欧”班列,重庆重塑工业结构》一文中这样说道。
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的媒体最关注重庆
《重庆全球媒体形象报告(2012-2016)》报告显示,国内各省区市的媒体对重庆均有关注,报道量较为靠前的媒体,大多出自于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报道总量均有1000篇左右。
在国际媒体中,美国媒体对重庆最为关注,报道量高达4414篇,其中彭博社、美国之音、《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量均在100篇以上。英国媒体以963篇排名第二。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日本、韩国媒体对重庆也较为关注。
在提及重庆的境外报道中,全球知名航空公司和汽车类企业高频出现。对境外媒体的报道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后发现,在机构和企业类词汇中,多家航空公司被高频提及,其中既包括亚洲航空等国际航空公司,也包括中国国际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
这与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航空枢纽的步伐有关。
此外,汽车品牌也被较高频次提及,其中福特汽车被提及1256次,是被提及最多的。汽车行业如此受境外媒体关注,得益于重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生产汽车316万辆,是全国唯一汽车年产量超过300万辆的省市。
各语种报道量排名
(据《重庆全球媒体形象报告(2012-2016)》)
制图/丁龙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