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法制安全>正文

重庆市司法局推出深化法治服务保障十五项措施

2019-01-18 14:13:04 | 来源:华龙网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华龙网1月18日00时30分讯 (记者 舒楚寒) 重庆市司法局近日印发了《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法治服务保障十五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的15项措施,相较于此前实施的10项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服务保障的范围更广、责任更大。

  去年8月,该局出台了《重庆市司法局关于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机构改革后,赋予了新组建的市司法局新的职能职责,司法行政服务民营企业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对此,该局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对民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我市民营企业的法治服务需求重点,听取收集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能落地见效,提出了15项措施。

  让民营企业更加充分地参与政府立法

  记者发现,《措施》围绕当前民营企业法治服务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解决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其中,提出拓宽民营企业参与政府立法途径,选择符合条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作为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把征求民营企业意见作为政府相关立法工作的必经环节,防止出现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条款。“今后,民营企业将会更加充分地参与政府立法,同时,出台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也将更加平等公平地保护民营企业发展。”该负责人解释称。

  行政规范性文件夹带不利于民营企业的“私货”将越来越难。《措施》强调,要消除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壁垒,而实现路径就是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坚决杜绝行政规范性文件中设置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条款。

  推动合法政策承诺及时兑现 保护民营企业利益

  推动消除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执行“两张皮”,让行政处罚“一视同仁”。《措施》从两个层面推进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范,一是公示裁量基准,二是将裁量基准的适用情况纳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予以说明,行政处罚案卷年度评查工作中进行重点考评,倒逼行政执法部门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

  诚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准则。政府诚信是社会的表率。《措施》以加强行政合同(协议)管理着手,推动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及时兑现,增强政府公信力,保护民营企业的信赖利益。

  统筹法律资源 为民营经济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以后,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将更严、更有效。《措施》提出,要建立“重庆市行政执法信息和监督网络平台”,对执法活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常态化监督,对违法违规情形,依法依规严格纠错、严肃问责。

  统筹好律师、公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的优势和职责所在。为此,市司法局提出了6项措施,其中,要求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

  据悉,去年,市司法局结合司法行政职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启动服务民营企业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法治体检),共组织律师为8400余家企业提供了专项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宣讲2260余场、涉及民营企业人士1.7万余人次,起草和审查企业章程、管理制度、合同等一万余件,对企业内部管理、生产经营、招商引资、投资融资等进行专业分析,提出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8100余条。

  2018年以来,已废止涉及民营企业的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68件、区县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285件,已修改涉及民营企业的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10件、区县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42件。

  此外,按照“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原则,已取消市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69项,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自行设定的792项证明事项已全部取消。

  相关链接>>>

  《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法治服务保障十五项措施》具体有哪些?请看——

  一、拓宽民营企业参与政府立法途径。选择符合条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作为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编制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开展立法前评估和后评估以及起草审查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立法项目中,把征求民营企业意见作为必经环节,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案例讨论、定点调研等形式,重点围绕市场准入、产业政策、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全面了解其利益诉求,在相关立法项目安排和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并建立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二、消除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壁垒。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坚决杜绝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资质标准和经营行为规范等方面设置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条款。组织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快立、改、废工作,消除各种隐形壁垒。

  三、推动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行行政权责清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规范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等行政权力事项,明确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执法程序、执法事项范围,切实消除重复执法、多头执法,严禁无法定依据的委托执法、无证执法等行为。

  四、规范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动态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主动向社会公示。将裁量基准的适用情况纳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予以说明,行政处罚案卷年度评查工作中进行重点考评,防止对民营企业微观执法上的简单粗暴做法。

  五、健全守信践诺的行政合同管理制度。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加强行政合同管理工作,落实行政合同管理责任,规范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的全过程行为,强化法律顾问的全程参与,推动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及时兑现,增强政府公信力,保护民营企业的信赖利益。

  六、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和投诉处理。加快建立“重庆市行政执法信息和监督网络平台”,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涉及民营企业的各类执法活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常态化监督。畅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渠道,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法依规严格纠错、严肃问责。

  七、充分保障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救济权利。落实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制度,畅通民营企业行政复议快速受理通道,保障民营企业申请听证、阅卷等权利的行使,探索建立分类处理和繁简分流机制,依法高效办理民营企业行政复议案件,降低民营企业法律救济成本,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八、提高服务民营企业办事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涉及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清单,加快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渝通办”。深化“减证便民”行动,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事项,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九、编制完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指南。围绕民营企业发展与投资、公司法人治理、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经营、市场交易、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等要素,编制法律服务指南,为企业重大经济行为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别提供针对性强的法律服务产品。

  十、分级分类组建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根据律师专业特长和民营企业不同法律需求,在市、区(县)两级分类组建律师服务团,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提供便利和法治保障提供支撑。建立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名单动态调整机制、考评激励机制,引导其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

  十一、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服务民营企业公益服务活动,在政策宣讲解读、法治环境保障、公司治理结构、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加强对律师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督指导,引导律师在担任民营企业法律顾问、为民营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服务等活动中,认真依法履职,切实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十二、深化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员工办理公司律师执业许可。将民营企业公司律师纳入社会执业律师培训计划,对民营企业公司律师开展政策理论、法律实务技能等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能力水平。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公司律师管理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工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公司律师发挥专业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十三、健全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机制。推动全市各级商会普遍设立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在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多发的行业和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或派驻调解室,指导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调解组织,及时受理调解涉及民营企业的矛盾纠纷。完善民商事纠纷仲裁机制,及时办理民营企业的仲裁申请,妥善高效解决涉及民营企业的商事纠纷。

  十四、拓展民营企业公证服务。引导公证机构为民营企业抵押贷款、信用贷款、股权质押等事项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帮助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深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证据保全及相关证明材料的公证服务,对知识产权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程保护。深化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打造公证“一站式服务”站点,为民营企业办理公证业务提供便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