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区县>正文

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

2017-07-12 09:51:22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区县联动】【璧山】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行游巴渝】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

【区县联动】【璧山】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行游巴渝】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

【区县联动】【璧山】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行游巴渝】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

【区县联动】【璧山】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行游巴渝】璧山城区建成桥梁35座 水系更畅成城市景观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段出自《荀子·王制》的千年古训,深刻阐明了“水”的两面性。

  翻开历年来的水文记录,璧山这座城市既饱受了“水可覆舟”的沉重教训,也经历了“水可载舟”的华丽转身。

  时间倒回10年前或更早,因河流、水系行洪不畅,璧山逢大暴雨便洪水肆掠、满城汪洋,可谓“十年七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屡屡遭受重大损失。

  近年来,璧山遇水架桥、建库蓄水,畅通了河道、水系,大大提升了防洪、调洪能力,遭遇暴雨不再成灾。

  如今,通过系列举措,“水”不再是曾经的“洪水猛兽”,而是为璧山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红利、民生红利和发展红利。据此,本报记者带读者回溯“十年七淹”的沉重教训,回望建桥、治水的艰辛历程,总结“暴雨不成灾”的实践经验,并从中体味当今城市治理者的大智慧。

  症结:行洪不畅暴雨成灾

  最大降雨量300毫米,可谓100年一遇;最高洪水水位达282.2米,堪称300年一遇……时至今日,10年前那场“7·17”特大暴雨洪灾,仍让每个璧山人记忆犹新。

  在璧山区水务局,记者翻开《‘7·17’特大暴雨洪灾纪实》一文,洪水肆掠的场景仍历历在目:17日凌晨5:00时许,特大暴雨来临,降雨连续不断,河水水位快速上涨,至17日10:00时左右,大东门桥洪水开始“封洞”;10:20时,璧南河的洪水翻越河堤,涌入街道;随后的几个小时,洪水水位迅速升高,临街门面、房屋大量被淹,城区成了一片汪洋;15:00时左右,城区水、电、气、通讯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全城水、电、气、固定电话通讯全部中断;当日17:30时,璧南河城区段出现最高洪水位,小东门水位达282.2米,比历史有记录的1946年7月4日的最高洪水位281.355米高出0.845米……

  “透过这篇《纪实》文章不难发现,暴雨之所以会导致洪水肆掠、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是河道行洪不畅所致。”区水务局负责人回忆说,尤其是城区文风桥段,因桥跨、桥洞过低,阻碍了行洪,上下游行洪断面落差高达1.5米,上游沉积的洪水,很快便把城区变成了一片汪洋。另外,因河道污染,底部沉积大量泥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水位。 据统计,“7·17”特大暴雨洪灾造成璧山农业生产、工商企业、基础设施、居民住房等大面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

  事实上,还不仅仅是“7·17”,过去的璧山,因行洪不畅,总是一遇150毫米以上的暴雨便形成洪灾,“十年七淹”成为了不少“老璧山人”心中的痛。

  破题:遇水架桥畅通水系

  惨痛的教训,倒逼璧山人痛定思痛,在深刻反思、剖析灾害成因的同时,开始努力寻求破题之道。

  “破题之路,从2009年璧南河综合治理开篇。”区水务局负责人说,洪灾后的文风桥桥面已被冲毁,只剩下桥墩和桥洞,如继续修复原桥,势必仍会留下隐患。于是,区相关部门在征求各方意见后,把原桥炸掉,并在原址建设了一座新桥。新的文风桥,变过去的五孔石拱桥为单跨桥,桥长从过去的42米延伸到56米,且大大提升了桥跨高度。如今,文风桥段的行洪能力比过去提升了3倍有余,即便暴雨来袭,已不再会成为行洪的“堵点”。

  既点上突破,也面上推进。近年来,璧山变“逢沟填平”为“遇水架桥”,城区内的河流、水系已建成大小桥梁35座。在桥梁建设过程中,结合水域环境治理,相关部门还进行了河道清淤,河提加固,河道扩宽,增大了河流径流量,增加了水系畅通度。桥梁的建设“打通”了城区陆上交通微循环,实现了“水陆双畅”。

  与此同时,在主要河流断面,区水务局还建设了多个翻板闸,暴雨来袭前泄洪,水位过低时蓄水。近年来,璧山境内也多次出现150到200毫米的强降雨,通过河道翻板闸提前溢洪,暴雨来袭时,河道仍处于安全水位。“可以说,如今璧山对河道的防洪、调洪,已不再‘受制于天’。”区水务局负责人说。

  堵则不畅,通则不堵。从症结要害入手,近年来,通过“遇水架桥”,璧山大大降低了暴雨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改变了过去“十年七淹”的窘境,确保了城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拓展城市空间见证跨越发展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主席曾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如此盛赞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璧山人而言,更喜欢用“数桥飞架东西,齐驱比翼双飞”来赞美家乡的桥。

  翻开璧山的地图,你会看到,在这片碧绿的柳叶上,一条南北走向的璧南河纵向而过,千百年来润泽着这片土地,也将城区分隔为了东西两岸。

  于是,从古至今,璧山人就围绕着贯通两岸的一座座桥,用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家园。

  在“老璧城”邓元福的记忆里,儿时的璧山,城区只有安川桥、小东门桥、大东门桥、文风桥这四座桥梁,而安川桥的北面、文风桥的南面,就已经算是“乡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座桥逐渐无法满足城区交通需求,于是彩虹桥、文星桥开始出现在了璧南河之上,让市民尽享往来无碍的便利。

  当老城区趋于饱和,城区需要往南延伸,璧山人再次“请”出了桥。红宇大桥、双星大桥的出现,为绿岛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永嘉大桥、福顺大桥、铁山桥、聚金大桥这四座直通璧山国家高新区的新桥,聚集着沿途的人流、物流、经济流,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充足动力。

  “我小时候家住在北街,前几年因工作关系搬到了观音塘湿地公园附近,可以说是见证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与每一座新桥的建设。”邓元福,如今在高新区一家汽车配件厂工作,在他看来,“近年来璧山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桥的建设史。”

  正如邓元福所言,璧山人通过一座座桥的建设,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桥修到哪里,城市就发展到了哪里,璧山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也从过去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33.53平方公里。

  一座座跨越在璧南河上空的桥,见证了璧山的跨越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璧南河上还会出现更多的桥,共同见证璧山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传承历史文化打造城市景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谈到桥,不少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新月派”诗人卞之琳《断章》里这一经典的诗句。

  这句诗句用于璧山,真是太贴切不过了。遍布城区的35座桥,就是35道风景线,引得游客纷纷前来拍照留念。而桥和熙熙攘攘的游客一起,又被摄影爱好者们定格为了一张张精美的风光片,惹得更多的外地游人纷至沓来。

  璧山人还将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融入进了桥的建设之中,每当你走过一座桥,就犹如步入了一页历史的书卷中。

  看那观音塘湿地公园的状元桥,已成为外地游人来璧的必到之处。这座明清风格的廊桥为纪念北宋时期璧山的两名状元——冯时行和蒲国宝而修建。遍布桥面的祥云图案,正是寓意平步青云。因此,每年的中考、高考前,总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讨个好兆头。桥身两侧的36幅字画同样有别样的味道,它们均是璧山历代书画大家的思想精华,将“觉院夜雨、东林晓钟、圣灯普照、茅莱仙境、凉伞云遮、金剑晴雪、虎峰马迹、石泉凝脂”这璧山古八景也包含其中,韵味十足。

  观秀湖公园的天子桥,其秀美典雅之姿倒影于一湖碧水之上,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绘出一幅秀美的画卷。而桥上流淌着的隐帝传说,更是为其平添了历史的厚重气息。相传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叔父朱棣篡位出逃后,隐名易服,云游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并于永乐元年在璧山隐居。明万历年间,当地人在天子岗修建天子桥以资纪念。在秀湖公园建设时,璧山人对天子桥进行了别具匠心的复建,并在桥旁的石头上镌刻文字,记载这段典故。

  ……

  在璧山,关于桥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正是这些蕴藏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气息,让璧山的桥不仅有美丽的景致,更有厚重的内涵,如一杯陈酿,随岁月的推移而愈发香浓。

  而如今,桥又有了新的内涵。在“活力水城”建设中,璧山人通过桥梁与河道、路网的有机穿插,并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现了水体间连通联动,让“水在城里游”,并逐步构筑起“一河六湖十八湿地”的水系格局。城区水面占比已提高到10.5%,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平方米,水网密度接近3.6公里/平方公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杜牧写桥的优美诗句,勾起了无数璧山人记忆中家乡桥梁的乡愁,更寄托了他们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这一座座的桥,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一头连着水体,一头连着城市,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活力水城”的美丽画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