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589万件
2021-12-13 09:25:38来源:重庆日报编辑:付意菲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589万件 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人员流动更加顺畅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589万件

二○二一年一月十一日,家住渝北区新牌坊的居民在派出所将户口从四川达州迁至重庆。(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12月10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和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川渝通办”改革成效相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第二批115项“川渝通办”事项已于今年10月底如期实现。截至11月底,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过589万件。今年以来,“川渝通办”事项日均办件量1.8万件,较去年增加20%,为两地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

  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1.28万个市场主体在川渝两地异地兴办企业

  “‘川渝通办’事项开展以来,有关部门精准对接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需求,着力降低市场主体两地奔波的时间成本、经营成本,主要呈现三个特点。”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邓远峰在发布会上介绍,一是川渝营业执照互办互发。推动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1日办结、零跑动”,便利1.28万个市场主体在川渝两地异地兴办企业。二是税务领域实现“全程网办”。打通两省市“财税库银”通道,将原耗时3-5天的跨省市缴税流程优化为全程在线、当日入账,两地纳税人跨省市缴纳税款2.04万笔,入库税款3.3亿元。推出川渝纳税人“一键迁移”功能套餐,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现迁出手续“即时办”,迁入手续“自动办”。三是物流运输更加便利。1188家市场主体在川渝两地申办公路超限运输许可7016次。今年以来,经高速公路往来成渝的货运量达3.24亿吨,同比增长19.56%。

  人员流动更加顺畅

  累计办理川渝跨省市户口迁移7.7万余人次

  邓远峰表示,“川渝通办”事项全方位服务两地人员流动和异地就业安家需求,让两地群众真切感到“亲如一家”。特别是跨省市户口迁移实现“一站式”办理,群众迁移户口无需再回原户籍所在地,就近可办、立等可取,累计办理川渝跨省市户口迁移7.7万余人次。

  据统计,四川迁入重庆居前3位的是广安市、达州市、南充市,重庆迁入四川居前3位的是合川区、万州区、渝北区,充分反映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正在不断深入。

  “不仅如此,我们还推动人才职称互认、招聘信息互通共享、职业指导互认共建。”邓远峰表示,专业技术人员跨省市流动无需重新评审或确认,已惠及574万名人才,同时帮助14.27万名求职者在川渝两地成功就业。

  在推进证照共享材料免提交方面,“渝快办”“天府通办”平台共归集电子证照数据1.7亿条,推动数据自动核验,减少申请人填写信息、提交材料,大幅提升办事体验。营业执照、医保凭证、驾驶证、行驶证、社保卡等10类电子证照实现川渝共享互认,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六大行动为两地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

  邓远峰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发布后,川渝两地开展了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六大行动。

  成渝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图书馆,可使用社保卡实现一卡通行,便利两地市民借阅图书11.4万人次。联合打造1438个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便利1.5万余名群众就近办理相关业务。

  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累计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1万余人次、金额1.73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3683笔,金额13.49亿元。试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政策,8.5万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在川渝两地享受住房公积金,缴存资金超过2.1亿元。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无缝衔接”。为流动就业人员“一站式”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有力保障2.8万名参保职工权益,涉及企业1.4万家。

  异地就医“即时办”。开通跨省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1.5万家、定点药房2.8万家。川渝两地跨省普通门诊直接结算政策惠及近80万人次。

  区域合作更加广泛

  西南五省“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

  邓远峰表示,在“川渝通办”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川渝两地积极与贵州、云南、西藏三省区衔接,于今年4月建立了西南五省(区、市)政务服务工作对接机制。从“川渝通办”事项中选取148项高频事项,作为首批西南五省“跨省通办”事项,涵盖民政、税务、交通等17个行业领域。今年8月,西南五省“跨省通办”服务专区已正式上线运行,为西南五省(区、市)群众跨省办理业务提供便利。(重庆日报记者 周尤 何春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