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县人邓以权:心怀“红茶梦”走上“增收路”
2020-06-11 16:36:4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胡明珠责编:冯钰颖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田渝兵 通讯员 卢先庆):10多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人邓以权,在浙江义乌做物流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心怀“要回到家乡发展产业”的家乡情结,2014年,邓以权回到家乡,在各乡镇考察后,来到骡坪镇,与玉水村结下了不懈之缘。

  “这些茶叶是我们生产红茶的原料。”近日,40多岁的邓以权与村民一起,开始采摘茶树生出的新叶。

【B】重庆巫山县人邓以权:心怀“红茶梦”走上“增收路”

村民们采摘茶新叶 摄影 卢先庆

  玉水村,是一个高山村,人少地广。当地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后,大片田地成了撂荒地。

  邓以权回到家乡后从村民手中流转了土地,成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100亩核桃产业。由于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等原因,3年后,邓以权种植核桃不仅没有产生效益,还要支付租用土地的费用和村民的劳务工资。他遭遇了创业路上的“滑铁卢”。

  邓以权没有灰心。他总结失败经验的同时,把目标又盯在了村里的荒废了20多年的老茶园上。200多亩的老茶园没人管护。村民自产自销的茶叶也没有销售门路。

  邓以权请来了四川的茶叶专家在老茶园现场考察论证。专家表明这里的地理气候适宜茶叶种植。于是,邓以权请河南的技术专家前来指导,流转了茶园,让村民入股分红。

  “村民们以土地入股,让茶园形成‘公司+农户+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入股的贫困户在前5年不论是否有效益,均按7.5%分红;5年后按照实际效益分红。”邓以权说,他在生产绿茶的基础上,还通过学习钻研,研发出了红茶的生产技术。目前,他已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生产红茶产品上。

【B】重庆巫山县人邓以权:心怀“红茶梦”走上“增收路”

邓以权在检查新茶 摄影 卢先庆

  据了解,2019年,邓以权投入200万元,将茶园扩大到400亩,同时,建起生产厂房,购置设备,准备大干一场,实现自己的“红茶梦”。

  如今,邓以权的茶园,流转了60多户村民的土地,其中有40多户村民入股,贫困户有30多户;还聘请了12名贫困村民进行茶园管护和茶叶采摘。2020年,邓以权的茶园可产红茶3吨左右,收入70多万元。

  “下一步,我准备在全镇发展5000亩的红茶种植基地,将本地的茶树进行资源再利用,增加村民的增收渠道。”拿着刚注册成功的“玉今长”红茶商标,邓以权表示自己的目标已经从“红茶梦”转到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的“增收路”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