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要闻>正文

渝台交流合作硕果累累

2019-10-16 09:38:59 | 来源:重庆日报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深耕基层 深耕经贸 深耕人文 渝台交流合作硕果累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571187337

2018年元宵节期间,铜梁龙舞队赴台湾南投县展演。(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巴渝山水灵秀,渝台情谊绵长!

  重庆与台湾历史渊源深厚,长期以来,渝台交流频繁,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重庆注重深耕基层、深耕经贸、深耕人文,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政策措施夯实合作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央台办指导下,重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充分挖掘和发挥对台工作资源优势,全面深化渝台交流,不断扩大两地合作,对台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立足新时代、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大政策主张,描绘了两岸同胞同筑中国梦的共同愿景,也为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明确了基调、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也为进一步深化拓展渝台民间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

  去年8月,我市对标对表国家惠台“31条措施”,结合重庆实际,在西部地区率先出台《关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简称“渝台58条”),内容涉及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台湾同胞在渝学习实习、创业就业、居住生活等5个方面58条政策,推动解决了一批在渝台胞最关心、最盼望的问题。

  “这些惠台措施立足重庆实际,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扶持、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台企同等待遇,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方面逐步给予台胞同等待遇。”市委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渝台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各项交流持续热络,重庆已成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同时,我市还制定出台了《重庆市申领发放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实施细则》,及时启动台湾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工作;启动《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条例》修订立法调研工作,拟从地方性法规层面解决同城待遇落实问题,切实保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

  正是这些特惠政策的叠加,为渝台两地经贸文化等各项交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平台渠道聚集经贸效应

  平台渠道的搭建,更有利于经贸效应的聚集。

  近年来,我市聚焦“聚集”“融合”“转型”“服务”四个关键,充分发挥“重庆·台湾周”等重要平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渝台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做好承接“台资西移”对接活动,继续扩大渝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引导台资企业积极融入我市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来自市委台办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749家,累计合同台资285.61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台资62.78亿美元。

  随着重庆实际利用台资持续增长,渝台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台湾作为我市五大贸易合作伙伴之一的地位更加巩固。

  “重庆·台湾周”也日益成为渝台两地重要的综合性交流平台,在海峡两岸产生积极广泛影响,在渝台两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前十届“重庆·台湾周”累计签约项目161个,签约金额197.39亿美元,两岸在产业对接、交流等方面已建立起常态化合作机制。

  此外,我市还重视涉台园区建设,在台商聚集区县建立国家级重庆(大渡口)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省部级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市级西永台资信息产业园、渝北台商工业园、永川台商工业园、璧山台商工业园、铜梁台商工业园等7个涉台园区,累计入驻台资企业超过200家,台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从台企布局来看,众多台资企业从重庆主城九区向周边区县“进军”,渝台经贸合作从传统行业逐步向金融业、高端商业、制造业等多领域拓展;从一般产业合作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升级;从单一生产环节向完整产业链发展。台资企业广泛参与笔电制造、手机制造、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业,助推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建设。

  人文交流增进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重庆与台湾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血缘亲情、故土乡情,至今仍联系着渝台两地约9万余户家庭。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基层民间交流始终是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稳定基石。为此,重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整合工作资源,调动全市力量,深耕基层和人文,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开展多项渝台交流活动。

  我市充分运用“陪都文化”这一亮丽名片,持续开展“寻找抗日足迹、共谋和平发展”活动,先后邀请338名台湾退役将官和抗战后代来渝,以“寻找抗日足迹,共谋和平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交流,众多台湾同胞来渝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英烈,两岸同胞在拉近距离、深化认同的同时,成为了民族团结最好的见证者与守护者。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两岸同胞的“根”和“魂”,我市连续3年在元宵节期间组织铜梁龙这一深受台湾民众青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岛展演,与南投、彰化、新竹等地龙舞队同台演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得到了两岸民众的高度认同与赞誉。

  我市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连续17年组织了“魅力重庆·壮丽三峡——渝台基层交流”活动,针对“首来族”和台湾大学生,连续7年组织了“台湾大学生重庆实践活动”“台湾青年菁英重庆行”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来渝台湾同胞切身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和发展环境。

  立足新时代适得其势,展示新作为正当其时。

  今年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年头。我市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形成对台工作全市一盘棋的良好局面,汇成推动重庆发展的满满正能量,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庆日报记者 李幸)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