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要闻>正文

重庆治水兴林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19-09-10 10:02:54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要让青山常在绿满巴渝

  “这些都是栽的青脆李,不仅能保持水土,还能带动我们增收。”8月25日,在万州区茨竹乡盛家村,原本有些荒凉的土地上已经栽种下成片的青脆李,说起这些果树,该村村民李洪全显得很是高兴。

  盛家村地处方斗山中部,虽然距离长江有30公里远,但其石漠化较为严重,往往一场大雨,就会将很多泥沙冲进溪沟,进而带入到长江中,瘠薄的土地让不少农户放弃了耕种,使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加严重。

  “好在国家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这里的生态环境才开始逐渐改善。”万州区一负责人说,长江防护林工程是国家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点营造林工程之一,2017年,万州开始实施长防林工程三期,当地的业主借助工程的部分资金补助,在盛家村建起了上千亩的青脆李果园,到果树完全成林时,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改善。

  实际上,70年来,改善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努力从未间断,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长江防护林、三峡库区环湖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工程在重庆的实施,让长江两岸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如今,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生态修复步伐越加坚定有力,新一轮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库区消落带治理等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2018年,重庆共计完成营造林640万亩。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长江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可喜的变化,全市现有森林面积596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直辖之初的20.98%提高到48.3%,位居西部省份第四位,绿满巴渝成为市民眼中的一种常态。

  加强水环境治理,为长江注入涓涓清流

  如今,对梁平梁山街道南华社区居民来说,原本成为“暗河”的白沙河城区段不仅“重见天日”,而且变得干净整洁了。

  “白沙河是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的支流,此前由于城市建设等因素,白沙河城区段有1.2公里被掩盖在水泥地面下,污水管道缺损,沿岸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中。”梁平区一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白沙河“重见天日”,梁平对白沙河1.2公里“暗河”实施全面整治,进行河道清淤,沿河铺设污水管道等。

  “工程竣工后可增加沿线的污水收集率,解决沿线居民污水乱排现象,从而使白沙河城区段重回干净整洁。”该负责人说,为了提高污水收集率,减少污水对河流流域水环境的影响,梁平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2013-2018年投入3600万元建设一级管网14.4公里,投资4700万元建设19.3公里二级管网,投资3100万元建设三级管网46.1公里。目前梁平城区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

  70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污染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近年来,重庆加快落实国家“水十条”的进程,持续实施“碧水行动”,着力推进主城区湖库整治、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工程,狠抓工业污染整治,深化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使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8年,重庆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以上比例为90.5%,高于国家年度目标2.4个百分点;48段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巫山有好李,有李天下行。”今年6月,10万余吨巫山脆李上市。

  “去年我7亩地脆李卖了3万多元。今年大部分都进入了丰产,一开始行情就很好,精品果最高价超过了10元。今年,我的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起码还要增加三成。”巫山县曲尺乡贫困户刘德金高兴地说。

  与刘德金一样,今年巫山15万余果农个个笑开了颜,因为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他们又将迎来一个“大丰收”。而说起巫山脆李的发展,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地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

  “政府要生态效益、群众要经济效益,关系到这么多群众,如何实现共赢,是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个关键。”市林业局一负责人说,为了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重庆市在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时,将经济林的发展作为了重中之重,凡是符合栽种条件的区域,都鼓励发展经济林。

  就这样,这条绿色发展之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退耕还林等工程的支撑下,巫山脆李种植面积快速增加,除了起初的曲尺乡外,巫山的大溪、巫峡等多个乡镇也栽种了脆李,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既绿化了山川,又致富了百姓,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十年来,重庆一个个特色生态产业开花结果,江津花椒、荣昌笋竹、城口核桃、潼南柠檬、忠县柑橘、黔江蚕桑、秀山金银花、綦江木瓜、奉节脐橙、梁平寿竹等都成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目前,依托各类重点林业工程,全市累计建成笋竹基地423万亩、木本油料基地202万亩、中药材基地122万亩、花椒基地142万亩、林下经济510万亩、柑橘等水果636万亩、苗木花卉基地40万亩,成为改善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