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要闻>正文

端午假期重庆接待游客人数超1000万人次

2019-06-10 09:38:48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端午假期重庆接待游客总人数超1000万人次

【要闻 摘要】端午假期重庆接待游客人数超1000万人次

  6月8日,南岸弹子石老街,一场融合中西元素的精彩戏剧交替上演,川剧变脸、西方魔术、胡闹的鱼儿、淘气的理发师等节目精彩纷呈,令市民、游客大饱眼福。特约摄影 钟志兵

【要闻 摘要】端午假期重庆接待游客人数超1000万人次

  6月9日,游客在黔江区芭拉胡景区的绝壁栈道上游玩。特约摄影 杨敏

  品文化、看风景、赏民俗,重庆“秀”出新花样。6月9日,市文化旅游委发布消息,端午节三天,重庆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046.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32.6%。

  举办丰富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包粽子、做香包、赛龙舟……端午节期间,全市各地举行丰富的活动,勾勒出一幅幅精彩的端午民俗风情画。人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家国情怀。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6月7日,涪陵美心红酒小镇举行了“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琵琶独奏、川剧折子戏等文艺汇演,画额、投壶、包粽子、旱地赛龙舟等互动活动,跳钟馗、躲端午等民俗主题巡游,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打卡”。

  端午龙舟文化节、“浓情粽意舞端阳”非遗文化进基层川剧专场演出、少儿美术作品展、“熊猫的前世今生”特展等——北碚区丰富多彩的端午活动,从不同侧面展示北碚文化旅游内涵,让文化旅游热闹非凡。

  此外,南岸举办的“南山首届雪花啤酒龙虾节”、第二届重庆南滨国际戏剧节等,长寿湖景区举办的千人抢鱼活动,潼南双江古镇举行的汉服文化节,开州举办的首届粽子传统文化旅游节,铜梁举行的“原乡小艾”端午沉浸式体验活动等,不仅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丰富了节日文旅产品供给。

  文化旅游市场呈现五大亮点

  市文旅委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手机漫游共1483.5万台次,同比增长53.37%。其中,入渝漫游680.62万台次,同比增长85.76%;离渝漫游802.88万台次,同比增长33.17%。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呈现五大亮点:

  精品景区收入稳步增长。纳入市文化旅游委统计直报点的“百万游客俱乐部”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3.69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实现旅游收入4815.57万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接待游客8.52万人次,同比增长6.63%;实现旅游收入813.54万元,同比增长5.94%。南川金佛山景区接待游客2.87万人次,同比增长9.96%;实现旅游收入1817万元,同比增长7.51%。

  都市旅游稳中有增。主城区各大商圈、景区人山人海、异常火爆。渝中区接待游客3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5%;北碚区接待游客3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0.13%。其中,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接待游客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3.49%;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23.2万人次,同比增长8.41%。

  乡村游、古镇游红红火火。随着我市持续打好“乡村牌”,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旅游扶贫工程,乡村旅游和古镇旅游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北碚缙云山乡村旅游片区接待游客3.45万人次,同比增长539.07%;黔江芭拉胡景区接待游客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5.71%;合川涞滩古镇接待游客3.6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11%;因爱情天梯、“千米长宴”等闻名的中山古镇接待游客2.47万人次,同比增长57.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5.5万元,同比增长611.97%。

  红色旅游持续走红。市内多个红色旅游景区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让广大游客在驻足重庆人文景观的同时,追思英雄足迹,接受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市内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战纪念馆等纳入市文化旅游委统计的19个红色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2.16万人次。

  文旅演艺、博物馆倍受青睐。假日期间,我市还推出了一批演艺节目和驻场演出,受到游客和市民热情欢迎。其中,《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杂技秀,6月7日至9日三天对外售票近700张;三峡博物馆接待游客3.07万人次,同比增长1.7%;重庆自然博物馆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07%。(记者 韩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