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要闻>正文

“云端航母”炼成记

2019-02-26 11:11:43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记者走访巫山机场建设工地 “云端航母”炼成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01c422884731ddec36534

2018年10月25日,群山之上,正在建设中的重庆巫山机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记者 谢智强 摄

  ● 巫山机场飞行区工程及空管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预计今年3月即可完成校飞,航站楼已进入室内装修冲刺阶段。今年上半年,巫山机场有望建成通航。

  ● 巫山机场海拔1771.48米,距巫山县城38公里,是削了7个山头,填了6个山谷后,形成的3000亩平地。

  ● 巫山机场建成投用后,有望开通到重庆主城、山东烟台等地的航线,将有效解决库区交通畅达问题。届时,旅客从重庆主城坐飞机1小时便可到达巫山。

  “山上有点冷,你们多穿点。”

  “起雾了,你们路上开车小心点。”

  “路上的雪清扫了,你们应该还是上得来。”

  ……

  上山前,记者接到好几条来自巫山机场建设指挥部的信息。

  此时,重庆主城已是春暖花开,难道巫山机场还在下雪吗?这么冷的天怎么施工?这几年,巫山机场的建设者都经历了些什么?无数的问号萦绕在重庆日报记者的脑海。

  2月20日上午9点,采访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盘山而上,谜底一点点被揭开。

  天气好的时候,从空中鸟瞰,巫山机场仿佛一艘“云端航母”屹立在大山之巅,南侧便是瞿塘峡,东北侧是巫峡。

  最冷的时候只有-12℃

  巍巍大巴山,连绵不绝。

  车行至海拔1200米,公路两旁开始出现尚未消融的残雪,越向上,雪越多。海拔1500米处,雾渐渐大起来,远处的山峰消失在云雾中,采访车缓慢前行,能见度不超过10米。

  从巫山县城出发1个多小时后,记者终于抵达海拔1771.48米的巫山机场。

  此时,四周已是白茫茫一片,车上显示气温为-5℃。打开车门,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呼出的气立即在面前形成一团白雾。除了脚底下踩起来喀吱作响的雪和眼前白色的雾,记者已经看不到其它事物。

  “昨天还蓝天白云的,晚上下了场雪,没想到今天就起雾了。”巫山机场建设指挥部工程部经理韩宝坤无奈地说,山上的天气就是这么变幻莫测。

  恶劣的天气,也是巫山机场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施工必须温度在5℃以上,焊接作业必须在0℃以上,喷漆作业也必须在5℃以上。然而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巫山机场几乎都不具备这样的施工条件。

  “去年的第一场雪是11月7日下的,那天立冬,之后雪就一直没有化过。”韩宝坤说,最冷的时候,气温只有-12℃。

  于是,从2015年10月开工以来,巫山机场一直都在和老天抢时间。

  “我们每年的有效施工期只有六七个月。”韩宝坤介绍,这几个月里,很多工种都是24小时施工,人员三班倒,机器不休息。土石方作业最忙时,每天有近2000人和800多台机具昼夜施工,土石方运输车辆川流不息。

  庆幸的是,巫山机场终于在这场时间抢夺赛中赢得了胜利。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包括跑道在内的整个飞行区工程及空管工程都已经建成,房建也基本结束,只剩下航站楼装修、市政管网、道路硬化、站前广场还未完工。

  “冬天这几个月,虽然不能大规模施工,但工程也没有停,那些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工种,依然在作业。”韩宝坤告诉记者,他们也是大年三十放假,初七就复工了。

  “3月份后气温就渐渐升起来了,今年上半年建成通航,我们还是有信心的。”韩宝坤说。

  航站楼穿上11米厚的“保温衣”

  由于气温太低,加之冰雪覆盖,室外作业无法进行,占地约3000亩的巫山机场显得十分冷清。

  然而,航站楼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戴上安全帽,记者进入了正在施工的航站楼。航站楼内,七八十个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有的在搭钢架,有的在穿线管,有的在运材料——几乎对气温没有要求的所有工种,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室内还生了两盆炭火,几个工人正站在边上烤火。已经在寒风中被冻得手脚失去知觉的记者,也忍不住冲上去烤火取暖。

  旁边一同烤火的是水电工李世勇。“一天摸的都是铁管子,带起手套都冷得刺骨,脚也是僵的。”李世勇告诉记者,他一般做一阵活儿就要来烤一下,不然手冻僵了,做起活儿都不利索。

  “这几天做的主要是打线槽、埋管、串线,过几天气温起来了就可以热合管子,拌灰浆,回填土了。”李世勇说。

  和工人们聊天的时候,记者环顾四周,惊奇地发现,由于玻璃幕墙还没有安装,此时的航站楼其实是没有墙壁的,但室内却一丝风都没有。

  原来,为了防风、保暖,航站楼外搭了三层脚手架,厚度达11米。最外面的一层脚手架上,蒙上了绿色的安全网和彩条布,最里面的一层脚手架则密密麻麻钉满了挡风的竹胶板,挖出的几个用于采光的“窗户”,也搭上了彩条布。

  这样一来,航站楼就仿佛穿上了一件厚11米的“保温衣”,将室外的寒风拒之门外。

  “我们做这么多工程,这种防风保暖的措施是从来没有过的。”负责航站楼装修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气温低,风也很大,最大风速可达每秒27米,要是不采取措施,根本无法施工。

  除了给航站楼“穿衣裳”,另一个对抗低温的措施,就是烧炭火炉。“最冷的时候,现场要放8盆炭火,每天要烧500斤杠碳。”负责航站楼装修工程的安全员艾汉华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由于空间大,航站楼内也并不暖和。墙上的温度计显示,此时温度为-3℃。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