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聚焦重庆>正文

重庆启动人工智能专项 3年打造3个"十百千"

2017-11-27 16:43:50 | 来源:华龙网 | 编辑:高爽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重庆启动人工智能专项 未来3年推进3个“十百千”举措

【聚焦重庆】重庆启动人工智能专项 3年打造3个"十百千"

重庆市科委人工智能重大主题专项通报会举行。记者 伊永军 摄

  相关报道:未来3年重庆投入上千亿元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接国家人工智能专项规划,重庆市科委已启动人工智能重大主题专项相关工作。日前,该主题专项通报会举行。今年截至目前,重庆市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近200亿元。

  我国人工智能整体产业规模达3600亿元

  据介绍,人工智能是集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智能感知、智能制造等知识为一体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科技跟踪的新热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已成为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焦点。

  重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国务院已制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各省市也制订了相应的推进举措。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聚集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整体产业规模达3600亿元。

  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目前,重庆市正在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达100余家,拥有人工智能领域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2017年,重庆市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近2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是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在新兴产业的承接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围绕四大共性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八大领域示范推进

  按照发展规划,下一步重庆市人工智能重大主题专项将围绕“458”的总体框架加速推进,即:研发四大共性技术、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推进八大领域示范。

  其中,四大共性技术为: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物联网,把重庆市打造成为以人脸识别与智能感知为代表的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前沿阵地。

  培育五大新兴产业为:培育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无人机五大新兴产业,助推重庆市构筑形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八大领域应用示范为: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能源、智能农业、智能政务、智能城管,推进一批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应用示范,把重庆市建设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基地。

  未来3年 打造3个“十百千”

  此外,针对重庆市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重庆市科委提出三个“十百千”的工作举措。

  一是研发投入“十百千”:未来三年,重点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等方面,启动一批重大主题专项,每个专项投入财政科研资金100-1000万元,总投入10亿元以上,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100亿元以上,吸引核心企业、高校、园区等创新实体投入1000亿元以上。

  二是创新主体培育“十百千”:未来三年,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汽院等单位牵头组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以上,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构建完善人工智能创新链条,培育核心骨干企业1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主体,推动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三是创新能力建设“十百千”:未来三年,打造智能超算、类脑计算、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等高端研发平台10个以上(每个平台财政科研资金投入1000万元左右);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00个以上;依托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三百”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等人才支持计划,引进培养高端研发人才1000名以上。

  目前,重庆市科委已启动了两批人工智能专项,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100余项,投入财政科研资金超过4亿元,吸引社会投入近20亿元。(记者 伊永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