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聚焦重庆>正文

点燃科研经费人才改革之火 让创新引擎转动起来

2017-09-30 15:24:17 | 来源:华龙网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访谈】点燃科研经费人才改革之火 让创新引擎全速转动起来

  创新是发展的引擎,如何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灵敏的创新体系?近日,重庆市委科技工委书记、重庆市科委主任李殿勋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要通过机制、经费、人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让创新的引擎全速转动起来。

  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首推科研项目管理改革

  在谈到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时,李殿勋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重庆实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打一个比喻,技术如果相当于新娘,资本就相当于新郎,创新生态就相当于新房。有了新娘,有了新郎,又有了新房,就可以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李殿勋说,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解决好三个关键支撑,第一就是技术供给,第二是资本来源,第三是创新生态。而解决好这三个关键支撑,主要就是靠改革。

  在科技管理体制的各项改革中,首先是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全市主要围绕科研项目的生成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推行政府引导、分类实施、竞争立项、第三方管理等科研项目管理改革,重点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了大力度改革。

  “政府只做技术创新的方向引领,具体项目一律由企业牵头的创新主体策划、申报和实施,政府实行择优资助与事后补助。”李殿勋说,这样就真正把多年来的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实质性调整为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真正实现了产业技术创新的项目决定权、技术路线选择权、科技经费使用权与研发成果收益权全部赋予了企业。

  深化经费管理改革  让科研经费和科技成果转化最终服务于人

  重庆市着力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重点在“经费服务于人”上下功夫,大幅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力,提高绩效支出比例,并对结余经费实行全部留用,初步构建了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经费管理机制。

  科技成果最终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服务于民,为促进这个转换,市科委采取了哪些举措呢?李殿勋表示,目前,社会所重点关注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指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的国有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效果较好。

  在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方面,市科委在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改革、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改革等试点。

  “对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我们正在搭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布局区域性分中心和高校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统筹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等载体建设,系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李殿勋强调。

  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谈到如何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时,李殿勋认为,问题的关键是靠科技金融体制改革,要害是为大量科技型企业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打开通道。目前,全市基本完成了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三大创投体系布局,初步建立了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并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出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

  同时,在重庆OTC开设了建立在知识价值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板,为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企业打开了轻资产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通道。以上改革,相对于传统金融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

  李殿勋表示,科技创新还需要解决人才机制的问题,释放他们的创新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人才是根本。要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就是要让广大科研人员在从事研发创新活动中,有精神上的成就感和物质上的获得感。”李殿勋说,全市一方面在大力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目前,市科委正在探索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已着手在应用型科研院所开展职称评聘分离、职称与待遇脱钩改革试点,已选择部分高校、院所开展担任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或离岗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同时,探索启动实施非共识创新项目,鼓励科技人才突发奇想,进行深度前沿探索甚至是颠覆式创新。(记者 伊永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