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区县>正文

黔江中塘乡发展特色农业扶贫扶到根

2017-09-04 10:54:13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山头上成片的猕猴桃树已经挂果,工人们正用一个个纸袋子将猕猴桃包裹起来。这是记者近日在黔江区中塘乡看到的场景。

  中塘乡位于黔江东北边陲,与湖北省接壤,曾是当地最穷的乡镇,全乡80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中,有兴泉、迎新两个国家级贫困村。2014年,该乡建卡贫困户达572户2203人,贫困发生率达到9.75%,高于全区的8.1%。近年来,该乡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带动500多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技术帮扶 企业渡难关

  现代农业,三分靠劳力,七分靠技术。

  走进中塘乡猕猴桃园,十几名工人正忙着给刚结出的果实套袋。“这几个月是猕猴桃储存糖分的季节,套袋能防止鸟类及虫害侵袭,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蓄果方法,挂果后,果园将不再喷施农药。”同行的园区负责人彭文平禁不住感慨,“猕猴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拥有完备的管护技术,从育苗到种植到挂果,一点也不能马虎。”

  2011年,中塘乡引入湖北三磊集团,在当地规划了1.03万亩土地,着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万亩高端特色水果。不料,猕猴桃园经营不到一年,却差点倒闭。

  2013年,在完成园区建设后,三磊集团从陕西、四川等地引入猕猴桃苗。可栽种一段时间后,树苗却出现大面积溃疡病,500多亩猕猴桃几乎全部毁掉,损失上千万。

  “那是我们第一年在中塘乡种植猕猴桃,没有考虑到外地树苗是否适应当地环境,再加上后期管护技术不到位,最终损失惨重。”彭文平回忆道。

  没有技术支撑,农业很难做大。正当三磊集团一筹莫展时,中塘乡政府主动牵头,帮他们引进技术人员,并与重庆多家高校签订科研协议,定期提供技术帮扶。

  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三磊集团首先从30多个品种中挑选出抗病性强的树种,改变嫁接技术,经过两年时间试果成功。同时,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田间地头安置了驱虫灯、驱虫板等,利用昆虫趋光性,进行物理防虫。此外,他们还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树体营养,避免病害侵扰。

  去年底,万亩猕猴桃终于顺利挂果,三磊集团一鼓作气,又成功引进了新西兰猕猴桃品种。目前,该品种种植面积达800余亩,瞄准国内高端水果市场。

企业反哺 村民成了承包户

  猕猴桃园位于中塘乡海拔700多米的兴泉居委,从黔江城区出发,记者足足颠簸了近两个小时车程。

  过去,兴泉居委没有主导产业,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妇女靠种植玉米、土豆过活,可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村民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截至2015年底,兴泉居委1206户村民中,贫困户就有147户550人。

  猕猴桃园改变了村里落后的面貌。

  51岁的周秀英是当地一名普通农妇,丈夫在外务工,3个孩子都在上学,沉重的生活负担让她家成了贫困户。

  2013年,三磊集团大面积种植猕猴桃,她便将自家10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按照每亩600元的流转价格,她每年能获得6000元租金。不过,租金只是她收入的一小部分。

  2014年,随着园区种植技术日渐成熟,三磊集团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果园“反承包”给农户。“所谓‘反承包’就是公司提供技术、种苗、肥料等,再由农户承包猕猴桃林进行管护,农户除了获取劳务费外,年底还可获得分红。” 彭文平向记者解释。

  周秀英一共“反承包”了30亩果园,平常她主要负责给果树修枝、除草、施肥。周秀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她能获得2000元工钱,且果实成熟销售后,每斤还可获得3—6毛钱分红,今年30亩猕猴桃预计产量可达2万斤,务工加上分红,她今年年收入有望达到3万余元。“种子、肥料都是公司提供,我们不花一分钱,这几万元是纯利润。”周秀英补充道。

  显然,猕猴桃成了村民的“摇钱树”。目前,当地共有1000余农户“反承包”猕猴桃园,其中贫困户128户410人,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

多产业发展 增收渠道不单一

  事实上,猕猴桃基地只是中塘乡优化农业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狠抓特色效益农业,除猕猴桃外,还发展了6000亩脆红李,1500亩油茶,500亩树莓。”中塘乡党委书记潘东告诉记者。

  时下,猕猴桃还在挂果,但脆红李已成熟上市。

  在该乡迎新村,种植户伍永莲通过微信朋友圈,一天就能卖出100多斤脆红李。“这些红色的小果果是我和孩子的主要经济来源。”伍永莲一边采摘果实,一边感慨道。

  过去,伍永莲和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因为勤劳肯干,曾是村里条件较好的家庭。谁知,2011年,丈夫被诊断为心脏病,夫妻俩只好辞去工作返回村里,4口之家一下陷入贫困境地。

  这一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伍永莲开始尝试种植脆红李。

  “最初我不懂技术,多亏政府组织培训,我才学会了如何给树体消毒、如何抹牙定梢。”伍永莲告诉记者。2014年,她试种的李树第一次挂果,虽然产量不高,但味道还不错。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伍永莲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为帮助他们脱贫,中塘乡政府整合专项资金,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给予产业扶持金,并打通了从她家院坝到李树林全长800米的产业路。这一切让伍永莲信心十足,她将脆红李种植面积扩大到4亩,成为当地脱贫带头人。

  今年1月,伍永莲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孩子相依为命。但令她欣慰的是,今年,脆红李陆续进入丰产期。“丰产期亩产能达3000斤,我们村海拔较高,李子熟得比较晚,正适合错峰销售,品质最好的脆红李能卖到10元一斤。”伍永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她预计能收7000斤脆红李,除去成本,至少能挣5万余元。

  “目前,全乡共发展脆红李种植户3500余户,其中贫困户410户,仅脆红李产业便实现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潘东告诉记者,未来,他们还打算将脆红李与旅游融合起来,发展乡村采摘游,进一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