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区县>正文

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

2017-08-31 10:33:24 | 来源:华龙网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重庆黔江,风物壮丽,殷实宜居,巴楚文化在这里交汇,土家苗汉在这里互补交融。

  黔江,扶贫攻坚的最前线,曾谱写了“北有临沂、南有黔江”的奇迹,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

  走进黔江,猕猴桃高挂枝头,脆红李迎来丰收,还有胎菊、冬桃长势喜人,特色效益农业搞得如火如荼。

  黔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精准扶贫,明确靶向,因地制宜地壮大产业扶贫的力量,让每一位贫困户真正挺起胸膛搞产业、直起腰杆过日子,走上脱贫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伍永莲端着一大盆脆红李,喜笑颜开。 记者 谢鹏飞 摄

  迎新村:脆红李为贫苦户带去火红的希望

  从黔江城区出发,在蜿蜒的山路间驱车近一小时,便来到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下车沿着石子路步行至一处半山坡,刚见着一栋二层民房的影子,一声爽朗的招呼就先声夺人。

  “来来来,都来吃点李子。”47岁的伍永莲端着一大盆脆红李热情地迎了出来,满脸笑容。

  “伍大姐,你这个李子好甜哦,好吃。”

  “好吃你们就多吃点,不够我再去树上摘。”

  看到李子很受欢迎,伍永莲笑得很开心。可谁也想不到,这个开朗的女人在三年前竟经历了一场人生大变故。

  伍永莲是黔江中塘乡迎新村的农户,育有一儿一女,曾为了生计和丈夫一起外出务工。2011年,听说村里大力发展种植脆红李,伍永莲便和丈夫回到家乡种李子。原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幸福安稳地过下去,怎奈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丈夫患上心脏病,每个月两三千的医药费,孩子又要读书,沉重的经济负担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2016年,丈夫病重去世,留下伍永莲一人独自支撑。

  “脆红李是我家的救命稻草呀!让我这个农村妇女每年都能有收入,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度过难关。”伍永莲告诉记者,自己种的4亩脆红李,种苗由政府统一提供,还有专人做技术指导。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伍永莲就通过朋友圈卖脆红李,销路还不错。 记者 谢鹏飞 摄

  “今年是大丰收,估计能产6000多斤,现在就已经卖了1000多斤了。”伍永莲说,她主要在朋友圈上卖脆红李,经过朋友口耳相传,销路还不错。“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摘200斤,今年至少能卖上5万元。”

  在中塘乡迎新村,像伍永莲一样靠种植脆红李走出生活困境的贫困户不在少数,而脆红李也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迎新村村支书安波告诉记者,目前迎新村的脆红李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901户村民中就有800多户参与种植脆红李。“好的时候,一天能卖6000斤,每天下午2点前都忙不过来。”

  从2015年的国家级贫困村,112户贫困户,到现在的仅有23户贫困户,两年时间,迎新村通过大力发展脆红李产业,帮助贫困户斩穷根摘穷帽。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中塘乡的万亩猕猴桃基地。 记者 王思洋 摄

  兴泉村:小小猕猴桃铺就绿色脱贫路

  红色的脆红李为迎新村贫困户带来火红的希望,而与迎新村紧邻的兴泉村,同样是国家级贫困村,绿色则是这里扶贫的主色调。

  位于中塘乡兴泉村的仰头山,贫瘠的土地只产红苕、洋芋、玉米,让曾经靠山吃山的当地村民长期受穷。

  2010年,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三磊公司)看中了仰头山的山地,打造万亩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

  “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无论是海拔还是气候都非常适合种水果,而且黔江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达到17个大类30多个品种。”重庆三磊公司总经理彭文平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中塘乡种植的猕猴桃面积达到7000余亩,规划在整个黔江区种植10万亩猕猴桃。“我们已经跟重百新世纪签订合同,9月上旬我们种植的猕猴桃就能在主城超市的货架看到了。”

  目前,仰头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重庆规模最大的猕猴桃基地,雄厚的实力更是带动了中塘乡的农户投身猕猴桃产业。

  彭文平说,重庆三磊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农户的土地流转出来统一营运,按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给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并吸收农户进入园区务工、将猕猴桃基地返租给农户管理,农户则可从中获得每亩1200元至1500元不等的承包管理费,同时根据产果品质,农户每年还能获得每亩600元至1000元的利润分成。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村民童定华正在给猕猴桃套袋。 记者 谢鹏飞 摄

  中塘乡党委书记潘东说,通过土地租金、果园承包管理费、利润分成的方式,摆脱了单一种果卖果的增收模式,农户平均每年增收达3万元,多的能增收四五万元。

  51岁的贫困户周秀英便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2013年她流转了10亩土地,2015年承包管理了30亩猕猴桃果园。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土地流转费6000元,承包管理费36000元,光是这两块她一年的收入就达到42000元。

  “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周秀英告诉记者,曾经家里的收入全靠担着玉米去镇上卖,一年才2000多元,现在一年的收入翻了十倍都不止。2015年,周秀英成功脱贫。

  记者了解到,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兴泉村和中塘社区两个村的农户1000余户近2000人就近务工,其中贫困户128户410人。

  无论是迎新村的脆红李,还是兴泉村的猕猴桃;无论是政府引导,还是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早已成为中塘乡的扶贫良方。曾经贫瘠的滑坡地,变成了“花果山”,栽上了“摇钱树”。

  据潘东介绍,目前中塘乡已有442户1743人脱贫越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75%降至2.61%。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石会镇万寿菊产业 资料图 

  邻鄂镇:返乡创业者的带头示范

  阿蓬之上,灰千之下,显山露水,塞上邻鄂。作为黔江区海拔最高的镇,煤炭曾经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巅峰时期全镇有5000多人从事煤炭相关工作,一年全镇光是煤炭收入就能达到1600万。

  然而,煤炭行业对环境污染太大,从2013年开始,邻鄂镇逐步关闭大大小小的煤矿。到了2016年,全镇已经几乎没有煤矿在开采了。

  没了支柱产业,镇上的年轻人开始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幼妇孺,以及过度开采后的荒山荒地。2014年,松林、邻鄂2个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曾经算得上黔江最富有的邻鄂镇一下子陷入贫困的泥潭。

  46岁的胡维成是邻鄂镇松林村人,曾在新疆管理果园9年。看着家乡的土地被荒废,胡维成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把这些土地重新利用起来。

  2015年,胡维成从新疆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积累的水果种植知识,在外地考察了半个月,决定从山东引进冬桃在当地种植。“因为冬桃适合种植在海拔900米以上,而且生长周期长,能储存100天。”

  2016年1月,胡维成成立语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爱英冬桃股份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318亩,种下2.2万株冬桃。

  “今年冬桃已经挂果,明年至少能产30吨,到了盛产期,预计能产出100吨。”胡维成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计划结合附近“天生第三桥”等景点发展乡村旅游。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简义相向记者介绍银耳的培育过程。 记者 王思洋 摄

  同样回乡创业的还有34岁的简义相,大学毕业后跟着家里做了几年煤炭运输生意,发现煤炭生意收入虽高,但是污染太大。“我想找个替代的产业,做鲜货山区运输成本太高,就想到了做干货。”

  2012年,简义相拿出之前做煤炭运输的积蓄,成立义相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银耳;2015年4月又流转土地300亩,种植胎菊、金丝皇菊、小黄菊。

  如今,简义相每年银耳的纯利润都能达到20万,还注册了“容仙”胎菊商标,成为太极集团、三清方的供货商。今年12月,标准化厂房也即将完工,进行QS认证,扩大生产规模,并在电商平台全面推广营销胎菊。

  胡维成的冬桃,简义相的胎菊,这些都是邻鄂镇返乡创业的代表产业。同样是发展产业推动扶贫,不同于中塘乡的政府主导或龙头企业引领,邻鄂镇的做法是引导和扶持本土的农业大户,从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简义相向父亲讲解如果通过网络把胎菊卖出去。 记者 王思洋 摄

  “只要是当地有人把产业做起来了,更有说服力,当地的农户才更有可能跟着一起干。”邻鄂镇镇长周涛说,像胡维成才做冬桃产业一年多时间,就带动了当地农民29户107人,其中建卡贫困户9户36人;简义相的胎菊基地更是解决常年就业人口35人,带动建卡贫困户20户增收致富。

  据周涛介绍,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邻鄂镇401户建卡贫困户中已脱贫333户,全镇贫困发生率1.74%,松林、邻鄂2个贫困村分别于2015年、2016年达到“解决八难、实现八有”标准。未来,邻鄂镇将以胎菊、冬桃、藤茶等特色效益农业为支柱产业,带动更多农户投身其中,带领他们增收致富。

【区县联动】【黔江】特色效益农业遍地开花 看看黔江的扶贫“良方”【区县联动列表】看看黔江开出的产业扶贫“良方”

黔江区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扶贫:各类“良方”对症下药

  中塘乡的脆红李、猕猴桃,邻鄂镇的冬桃、胎菊……在黔江这片大地上,不少乡镇也在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而且方式各不相同。

  在黑溪镇犇犇养牛场,通过民主选出30户自身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的金融政策,由政府选择优质农业企业,贫困户与农业企业签订《产业租赁合作协议》,购买农业企业的经营资产,农业企业可在贫困户结息前按不低于每年7.35的利率兑现给贫困户的贷款还款账户上,保证贫困户既能按期还息,又能得到不低于每年7.35的利率的收益,又解决了农业企业贷款担保难、融资难等问题。

  蓬东乡麻田村创新“以羊还贷”扶贫模式,以组为单位把种羊“贷”给村民。每组种羊有9只母羊、1只公羊。母羊产出小羊后,村民就将“贷”的种羊还给山羊养殖合作社,产出的小羊则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其中贫困户只需把“贷”的种羊如数归还,不必再与合作社分产出的小羊。目前,麻田村的专业合作社已与93户农户签订发展黑山羊养殖协议,其中贫困户38户。发放种羊380只,带动12户贫困户均增收7200元。

  太极乡,政府为三东科技公司注入扶贫资金60万元,建立“公司+农户”的分红帮扶机制,为金团村50户贫困户代养50头能繁母牛,每年为金团村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其中5万元作为金团村现有贫困户扶持资金,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

  勤思量,扶贫攻坚,办法总比困难多。

  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特色效益农业在黔江遍地开花,带动着家家户户从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记者了解到,黔江区常年种植烤烟5万亩,带动201户贫困户,户均收入19119元;建成优质桑园5万亩,带动270户贫困户,户均收入11006元;种植蔬菜25万亩,栽植特色经果林5.5万亩,带动450户贫困户,户均收入8400元;年出栏生猪76.7万头、肉牛4.06万头、山羊2.5万只、家禽121.78万羽,带动2617户贫困户,户均收入7100元。

  经过两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目前,黔江全区已有9452户36837人脱贫,贫困人口减少至2060户750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8%,贫困村通畅率、村民小组通达率均达100%。(记者 王思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