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旅游>正文

探寻古诗中秀山:斗大方城镇蜀陬 公然黔楚此咽喉

2017-08-29 14:48:05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行游巴渝标题摘要】探寻古诗中秀山:斗大方城镇蜀陬 公然黔楚此咽喉

秀山洪安镇拥有“一脚踏三县”的地理优势。 本组图片由通讯员鲁诗勤摄

【行游巴渝标题摘要】探寻古诗中秀山:斗大方城镇蜀陬 公然黔楚此咽喉

记者在洪安镇采访老居民。

  东临湖南龙山,西连贵州松桃,北接酉阳,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称秀山)是“一脚踏三省”的渝东南门户。

  商周、春秋时期,秀山属巴国,自古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三国时期,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置酉阳县(如今秀山的县地当时属酉阳县),隶荆州武陵郡。五代十国开始,当地旺族开始占据县地,至明代,经历了数百年土司制的统治。

  清雍正四年(1726年),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政府割酉阳东南境石堤、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

  由于建县时间较晚,加上汉文化在土司制废除后才兴起,因此秀山古代的诗歌从清代才开始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清代共有28位诗人,留下关于秀山的诗作60余首。

  第一首诗写“一脚踏三省”的洪安

  “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度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城廓都无恙,鼓鼙今不闻。此邦真秀发,蔚起见人文。”目前能查阅到的最早描写秀山的古诗,是清乾隆年间,酉阳知州、诗人章恺到秀山视察时,写下的《至秀山》。

  章恺是哪一年到的秀山,现在已无法确定。但他这首诗所描写的地点,就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小说《边城》笔下的原型地——洪安镇。

  洪安镇距秀山县城26公里,与位于湖南省花垣县的边城镇只隔着一条清水江,向西则与贵州省松桃县相连。

  “清水江发源于贵州梵净山,流往湖南洞庭湖。”洪安镇的一位老居民告诉记者,因为“一脚踏三省”的地理优势,这里居民世代依靠水上贸易为生。“原来江上的船只非常多,几百条木船沿清水江排开,来往运输桐油、茶油、棉纱等。”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章恺用“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的诗句,描绘洪安的地理特点。这里,本是蜀道之地,却吹来黔地的雨水,又卷来楚天的乌云,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秀山与湘黔之间互为犬牙的地貌特点。

  “不止洪安,整个秀山因位于重庆东南边陲,其东与湖南省的花恒、保靖、龙山三县毗邻,西接贵州的松桃境,北面是武陵山区腹地,被喻为‘渝东南门户’。”秀山文史专家刘济人介绍。

  清酉阳诗人陈汝燮曾写下一首《过秀城》,其中的诗句“斗大方城镇蜀陬,公然黔楚此咽喉”,充分说明了秀山咽喉位置的重要性。

  清朝官员在此写下军旅诗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秀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诗歌里对此也有不少反映。

  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入川的江苏平都人林儁,来到秀山时,写下《和孙节相初至秀山七律元韵》一诗,描述了秀山边境遭战争蹂躏后耕作蚕织都已停止、兵营排列的景象:“州河盖外阵云横,不信潢池竟弄兵。室毁机丝停乙乙,师贞卜兆得庚庚……”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历任清朝内阁中书、编修、太常少卿等职的孙士毅,是清代在酉阳留下诗作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孙士毅本是浙江仁和人,曾在酉阳、秀山一带征战。

  据《秀山县志》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南苗民叛乱,进入秀山境地,情势十分危急。嘉庆元年(1796年),秀山白莲教又起义。“这期间,孙士毅一直奉旨驻扎在秀山,处理叛乱和办理军粮储备等事务。”刘济人说。

  在孙士毅创作的《初至秀山七律》等12首合韵诗中,“山城伏莽太纵横,风鹤还嗤草木兵”“蜀山截业楚江横,钲鼓连连未洗兵”“燕为危巢思避戊,土因寒雨感飞庚”等诗句均形容了当时的战事。

  除了战争外,秀山的秀美风光也在诗人们笔下得以体现。穿城而过的梅江、层峦叠嶂的川河盖、古色古香的石堤镇等,都是诗人青睐的对象。清代诗人胡志伊、王达琮、周卜熊所写的《登川河盖》《梅江晚渡》《舟发石堤》等诗作,均描写了这些地方独特的景色。

  乾隆皇帝曾为秀山写下御诗

  说到秀山最著名的古诗,当属乾隆为这里写下的御诗。

  “炮木洪安汎,三省界连道。黔楚两省苗,分路各入扰……分兵三路进,马腾士均饱。声势愈以壮,如隼击弱鸟……”这首乾隆写下的《志事诗》,描述的是当年秀山雅江镇爆发的战争。

  雅江镇位于秀山东部,距县城16公里。我们驱车来到毗邻雅江镇镇政府、当年爆发战争之处,只见背面的泡木山高达万仞,山脚下曾经的战场已是一片荒芜之地,以往的营地、碉堡均已不见踪影。

  “雅江古时称乜架,三面绝壁,只有一条路通往洪安镇,为川湘之咽喉。”雅江镇调研员杨秀禄告诉记者,乜架自古是被争夺的战略要地。

  史料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川湘黔边曾爆发石柳邓、吴三保领导的“乾嘉苗民大起义”。不到三个月时间,起义军势力扩大到湖南沅江、贵州铜仁、松桃以及秀山等地。

  乾隆急调云贵、湖广等7省18万的兵力,由云贵总督福安康为统帅,四川总督和琳(和珅之弟)为副统帅,兵分四路围剿起义军。

  “和琳率重兵驻扎秀山,连营几十里,在乜架周围的泡木山、川河盖、牛角山等地展开大会战。”杨秀禄告诉记者。

  当时,和琳分析位于川河盖的起义军必不设防,于是做好部署,兵分三路,直至川河盖,出其不意发动袭击,起义军仓促应战,导致牛角山及至川河盖全线溃败。

  接到和琳的奏报后,乾隆大喜,于是写下这首《志事诗》。诗中先交代了这里的地理位置,然后用“兵分三路进,马腾士均饱。声势愈以壮,如隼击弱鸟”之句,赞许和琳指挥的这场围剿战。

  如今,当年的战火之地已草木深深,硝烟不再,那段烽火岁月已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在秀山已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对诗人笔下的洪安镇、梅江、川河盖等都有相关规划,将重新打造,以期展现这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秀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李星婷 陈薪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