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财经渝企>正文

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7-08-10 10:36:41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财经渝企 列表】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市场交易场景

  作为重庆唯一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在保障农产品供应、平稳市场价格、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十三五”时期,又将在重庆社会经济事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业态汇聚 西部领跑

  2014年8月30日,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正式开业运营,顺利承接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西部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全国六大农产品流通骨干节点市场之一。作为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肩负我市“菜篮子”价廉量足的重任,同时还以重庆为基点,辐射整个西部区域。货源来自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重庆各区县及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宁夏、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自治区采购商纷纷前往农贸城采购。

  通过承接盘溪蔬菜市场、自主强力招商,主要汇聚蔬菜、水果、粮食、食用油、干货、副食、肉类、水产、蛋品、冻品等26个类别,仅交易蔬菜商品就有土豆、冬瓜、南瓜、西红柿、山药、大葱等70多类,品种上千余种,实现了蔬菜、水果、冷链三大市场全业态运营和“一站式”采购。

  水果市场于2015年7月13日正式开业,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培育,日均交易量目前已超1500吨以上,交易品种近200个,大宗品种(香蕉、梨苹、西瓜、柚子等)的单品交易量占重庆市场单品交易总量的60%以上。

  开业运营3年多以来,农产品交易维持了量足价稳、购销两旺的局面,保证了全市农产品供应,带动了全市“三农”经济发展,助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产品日均入场量达1万余吨,其中蔬菜8500吨、粮油1200吨、干副800吨、水果1500吨。2015年实现总交易量260万吨,总交易额160亿元;2016年实现交易量306万吨,总交易额201亿元。2017年1-7月已实现交易量200万吨、交易额150亿元,预计全年将完成交易额250亿元、交易量300万吨,持续保持每年25%以上的增幅。

  全力保供 平抑物价

  随着盘溪蔬菜市场彻底关闭暨经营户整体搬迁入驻,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开始承担起“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的社会重任,真正体现作为重庆市民“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社会价值。尤其是2014年8月30日正式开业以来,逐步显现品种丰富、辐射面积广、保供能力强等优势,有力保障全市农产品正常供应和价格平稳。

  2016年5月,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被商务部纳入全国44家首批信息直报百家百亿市场之一。

  2017年4月,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被商务部列为全国首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2016年1月23日,重庆迎来20多年来最大低温雨雪天气。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立即采取保供稳价预案,提前启动与云南、贵州、海南、四川等市外省市和潼南、铜梁等市内主产基地的货物组织和调运,储备场内库存,采取优先入场、优先交易、优先出场等措施,为市内超市、农贸市场、配送单位等市内需求提供方便,确保市内农产品正常供应,价格总体平稳。低温天气持续期间,每日入场蔬菜交易量均保持在6000吨以上,供应品种较为丰富,批发价格十分稳定,未受低温天气影响。

  根据市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主城区农产品市场布点规划,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作为市政府规划的唯一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担负主城现有存量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外迁承接重任。2014年8月30日已经成功实现了观农贸盘溪蔬菜市场的整体搬迁承接。

  目前,市政府发布通告,决定在一个月内完成对观农贸盘溪水果批发市场实施调整搬迁,引导市场经营商户入驻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作为国有控股的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再次扛起了承接大旗,进一步增强了保供应、稳物价、安民生的社会公益职能,也助推了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做强做优。

  产销对接 服务三农

  作为全市三级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龙头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通过产销对接等形式,积极发挥集约、集聚、集散的优势,扩充农产品来源渠道,保障市场供应,帮助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种养大户等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推动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科学布局规划,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贸城先后与市内的江津区、潼南区、武隆县和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贵州省桐梓县,宁夏中卫市等市外重要农产品产地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授予“供渝蔬菜基地”称号,在特色农副产品产销一体化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经农贸城牵线搭桥,市场销售商分别在万州、黔江、彭水、石柱、武隆、秀山、巫溪、奉节、梁平、垫江、丰都11个区县,发展莲白、辣椒、西红柿、藕、黄秧白、茄子等蔬菜基地种植。2016年7月,农贸城接到巫山大量白菜滞销信息后,立即组织客商两次深入巫山县建平乡,经过实地了解白菜滞销情况后,随行蔬菜客商黄世春顺利地与当地白菜种植户达成协议,将全乡滞销的35吨白菜全部收到农贸城销售,切实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了白菜滞销难题。

  农贸城和宁夏、海南、云南三地14个大型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保供框架合作协议,并授予“供渝蔬菜基地”称号,促成“供渝基地”菜品入渝,为重庆市民定制新鲜蔬菜,丰富菜品,保障节日供应。

  创造商机 带动发展

  自市场开业以来,双福国际农贸城在住房租售、餐饮、物流、就业、金融、信息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拉动效应,聚集了人气,创造了商机,提升了区域商业增加值总量,树立了江津区双福片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的良好形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住宿方面,市场开业时,市场周边1.5公里商品房销售均价上浮了30%,且房屋成交量日益增加。房屋租赁价格成倍上涨,房屋销售和租赁市场一日之间火爆起来。

  餐饮方面,市场内全长1公里多的沿河两岸内街门面用于打造餐饮一条街,为外来采购商和入驻经营户解决吃饭问题,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客商用餐需求。于是市场周边中小型酒楼、餐馆异军突起,生意做得不亦乐乎,连市场内部分做蔬菜批发生意的老板也看好市场前景,纷纷跨界向餐饮行业投资。

  物流配送方面,由于重庆各区县及云贵川等外省采购商逐渐增多,物流配送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市场已突破交易量300万吨、交易额200亿元,配送环节占到交易额5%左右,排除交易额重复计算的可能,这样计算下来,每年的配送需求也是5亿元。

  就业方面,市场内清洁单位、物流配送企业、经营客户大量招聘搬运工、清洁工、帮工等,仅为江津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有近1万个。

  借力东风 转型升级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重庆经济发展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是进一步加速发展的强劲东风。转型升级,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双福国际农贸城负责人称,将从八个方面入手,将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建设成为“主业突出、管理规范、竞争力强”的国内商贸流通主渠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是完善业态和功能布局。适时布局副食品、茶叶、饮品、保健食品、干货食品、餐厨具、酒店用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机械、花卉等业态,实现“一站式”采购总体目标。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建成特色农产品展销馆。同时,配套建设仓储、分拣、包装、分拨、物流配送等功能设施,提高市场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强化供给能力建设。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联系,争取到2020年,与国内主要农业大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强强联手,引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强与国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的联系,引进大型经营商直接驻场经营;引入大型采购商入场采购,发展增值服务。

  三是着力培育大型经营单位。通过调剂仓棚位,提供物流配送和基地对接等方面的服务便利,引导市场内有实力的经营户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底,培育年销量超过万吨的蔬菜经营户25户、超过万吨的水果经营户10户、超过万吨的水产经营户5户、超过万吨的粮油经营户5家、其他业态经营大户5户。

  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按照大数据模式,建成市场信息化平台,集商品交易、数据存储和分析应用、信息发布、溯源追踪、管理经营为一体,为整个市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按照B2B模式,探索建设网上双福农贸城,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结合、线上线下交易和物流配送的结合。争取到2020年,网上双福农贸城上线经营户达到4000户、采购商达到1.2万户,年交易金额15亿元以上,配送服务准点率达到95%以上。

  五是发展好物流配送体系和配套行业。在市场内建成集中统一的物流配送专区;规划建设市场物流配送体系;引进专业物流配送企业,发展物流运输服务。通过自建或引进,建成市场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收集和发布物流信息资源,提供物流配送信息服务。

  六是推动建成创业发展基地。在市场建设创业创新基地,吸引青年人才到市场创业;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支持市场经营发展的各类服务行业,吸引创客进入。

  七是全力打造水果批发市场。以地产水果专销区为抓手,更好地为重庆市果农服务;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快推进水果进出口(延伸)口岸建立;以重庆商投科技公司发展吾空——花果山农产品电商平台机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果电商平台。

  八是瞄准发展渝西、川东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机遇,有针对性地拓展销售渠道。引进优质水产、冻品等资源,提高市场水产冻品品质;与禽蛋生产基地和禽畜生产、宰杀基地合作,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禽蛋、肉类集中交易和配送中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