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能源环保>正文

看得见的“绿”和看不见的“绿”

2017-07-21 10:31:23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能源环保】看得见的“绿”和看不见的“绿”

绿树清水环抱的重庆市璧山城区。

记者 万难 见习记者 齐岚森 摄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璧山就是我心中‘小城故事’的原型。”曾写出《小城故事》《甜蜜蜜》等歌曲的著名词作家庄奴先生在游览璧山后,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小而美》,将清新雅致的璧山表达得传神动人。自此“小而美”成为璧山的代名词。

  璧山何以得此美誉?

  7月19日下午6点多,满眼翠绿的秀湖公园已褪去白天的燥热,湖心波光粼粼,映衬着湖边的层叠绿意,人们三三两两在湖边散步,偶尔有凉风掠过,好不惬意。这幅画面,生动地诠释着璧山坚持“深绿城市”理念取得的成效:建设以绿为脉,融通山水、回归自然;发展以人为本,营造“步行生活圈+人生服务链”,走出一条快速城市化与生态宜居相融共生的路子。

  看得见的绿

  “深绿城市”突围城市化“恶循环”

  “忙了一天,看着这一片绿,就觉得没那么累了。”家住璧山金科中央公园的市民谢荣每天晚饭后都习惯到秀湖公园散步,满眼的绿意让他很是舒心。

  事实上,这看得见的绿来之不易。

  在城市化进程初期,璧山也走过一些弯路,招商引资也大受影响。

  严峻的现实逼着璧山必须重构城市生态,以环境聚产业、以宜居促宜业,实现发展突围。

  为此,璧山借鉴国内外中小城市发展范例,提出了建设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深绿城市”,并设计出一套路径公式:环境保护+景区化城市+低碳发展+循环经济=深绿城市。

  “深绿城市绝不是简单地植树、造景,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以绿为脉,把城市作为植物、山水、人居、生产等要素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来打造。”璧山区城乡建委主任张玉平说,这就是璧山精心营造的“山水拥城、人林共生”的城市绿系统,其紧扣城区山水脉络,高密度街面绿化,因地制宜建设不同风格的各类公园30余座,同时大规模培育、引种植物,打造绿色社区、生态园区。目前,璧山城区建成区绿地达到18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8平方米,植物品种增至2700多种。

  看不见的绿

  向污染“宣战” 建设“活力水城”

  除保护环境外,璧山也在借水发力,打造“看不见的绿”。

  在璧山城区,璧南河宛如一条碧带,河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勾勒出一幅闲适的画面。

  外地人可能很难想象,璧南河过去水质为劣V类,两岸腥臭难闻,被人们称为“公害河”。

  “要打造深绿城市,环境保护是底线。”璧山区环保局局长杨中亮说,近年来,璧山以雷霆之势向污染“宣战”,凡是重度污染的一律依法关闭;中、轻度污染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即刻关闭。全区相继关闭588家污染工业企业、373家养殖场。与此同时,把好“入口”关,制定严格的企业环保准入门槛。按照“深绿城市”建设要求制定负面清单,对投资项目不论大小,只要存在较大环境风险,就不能落地。

  近年来,璧山新建、整修大小水库和水利设施6000多处,新建成大岚、东岳、雪山、双凤、安乐、竹林沟等7座城区景观防洪水库,扩建了柯家桥、莲花等2座小型水库,新增水库蓄水能力3000多万立方米。城市水系统架桥不填沟,水在城里流,给璧山带来了城市的灵气,也带来了生活、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便利。

  璧山还大力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将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再生水用于市政、消防、工业、建筑等人类不直接接触和饮用的领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璧山还于2015年,成为重庆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通过水网系统、超标雨水行洪廊道、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强化城市对水的吞吐能力,建设“活力水城”。

  如今,璧山城区水面比例已提高到10.1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13平方米,水网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3公里。

  城市改造、扩建也贯穿“绿色”思维,“空间布局不做加法、不摊大饼,采用减载、留白等方式给城市腾出‘呼吸空间’。”区规划局副局长张兴介绍,对人口密度大、拥挤脏乱的老城区,不是简单地大拆大建搞商业开发,而是逐步减载、疏解,小范围拆旧后,腾出空间增加绿地和公共设施。

  满满获得感

  打造“20分钟步行半径生活圈”

  “嘿!上钩了!”7月20日早上7点多,69岁的邓光友“嗖”地一下将鱼竿往上拉,这已经是他当日收获的第二条鱼了。

  邓光友是土生土长的璧山人,到璧南河边钓鱼成了他退休后休闲的爱好,在他看来,“天天有鱼”的小日子相当惬意。

  这是大多数璧山人的感受。据介绍,璧山以“深绿城市”建设为枢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正在打造“步行生活圈+人生服务链”,探索人城融合新生态,积极构建以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为基础的“步行生活圈”,使市民日常休闲、消费、医疗、子女教育等需求,在居家范围内得到满足。

  据了解,发达国家一些高度宜居的中小城市可实现“15分钟步行半径生活圈”,璧山则基本建成“20分钟步行半径生活圈”,居民从社区出发,步行20分钟范围内会有一个休闲公园、一座高标准厕所,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小超市、提供简单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站等,还包括幼儿园、小学等。

  璧泉街道大岚社区居民曾维康对此深有感触:“过去购物、看病都要到城中心,如今上千亩的秀湖公园就建在社区旁边,超市、商场、医疗站走一二十分钟就到了,日子越来越方便舒适了。”

  公共社会服务不完善、不够人性化,是影响城市宜居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璧山提出集政府和市场之手合力打造高品质的“人生服务链条”。据介绍,所谓人生服务链,是指围绕人的一生最重要的需求,从出生到上学,到就业居住,到医疗养老,提供链条式的高品质服务。

  人城共生的宜居环境,使璧山城市品质和城市吸附力逐渐显现,近年来累计新增常住人口近10万人。(记者 李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