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区县>正文

合川乡场有个作家叫“宗晴” 农民作家不忘初心

2017-05-08 16:59:41 | 来源:华龙网 | 编辑:陈香 | 责编:杜娜

【区县联动】【合川】合川乡场有个作家叫“宗晴” 农民作家不忘初心【区县联动】合川龙市镇:农民作家不忘初心

“泥腿作家”蒋勤文在写作,爱人周晓华在一旁陪伴。特约通讯员 周云 摄

【区县联动】【合川】合川乡场有个作家叫“宗晴” 农民作家不忘初心【区县联动】合川龙市镇:农民作家不忘初心

  蒋勤文在电脑前敲稿子。特约通讯员 周云 摄

  华龙网讯:日前,一位重庆文友致电笔者,在重庆合川区龙市镇一个名叫孙家的小乡场上,隐藏着一位小小说农民作家。这位小小说作家名叫蒋勤文,笔名“宗晴”,他曾在《当代小说》杂志2015年第5期发表小小说《马葬》。随后,这篇名曰《马葬》的小小说,先后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雪花》等多种文学刊物转载,并入选《2016年度最受中学生喜爱的佳作选》。除发表《马葬》外,他还在多家文学杂志发表了《住院》《醉鸭子》等小小说近100篇。

  听了文友介绍,笔者通过网页搜索,果真有宗晴撰写的小小说《马葬》在《当代小说》杂志发表并被《小小说选刊》等刊物转载。同时,也通过打听,这个小乡场确实有一个名叫蒋勤文的人,他家住在孙家邮政所附近,但只晓得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种庄稼、卖花圈、唱川剧、打玩友,却不晓得他会写文章,更不晓得他在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小小说了。

  带着一份敬仰,笔者访“宗晴”

  带着一份敬仰,笔者于近日探访。当笔者前往距离合川城区约60公里处的孙家街上,果然发现孙家邮政所附近有一家店,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一张四方桌旁咬文嚼字,一位中年妇女坐在旁边打着毛线。店里的那位中年男子名叫蒋勤文,现年50岁,九井村村民。旁边打毛线的中年妇女是他的爱人,名叫周晓华,现年51岁。

  当笔者自报姓名并说明来意后,蒋勤文显得既热情又平静。他放下笔,边招呼笔者到屋里坐,边对笔者说,他只是一名写作爱好者,确实在《当代小说》杂志发表过小小说《马葬》,却没想到会被那么多刊物转载。

  “今天雨落得大,没出去干农活,就在家写点东西。”据蒋勤文介绍,他是土生土长的龙市镇九井村人,1967年1月出生,从读初中开始就喜欢写作,由于他在蒋家属宗字辈,小时候曾用名为蒋宗勤,后来写作投稿,他便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宗晴”。

  多年生活积累,发表小小说近百篇

  “我发表第一篇文章是1983年,这篇文章叫《售茧》,发表在当时的《合川报》,编辑名叫易本全。”蒋勤文告诉笔者,他于1982年从原孙家中学初中毕业,初中毕业后,就在家里务农,由于爱好写作,他便写了一篇农民卖蚕茧的文章投给当时的《合川报》,没想到会被发表,从而激发了他的“作家梦”。

  就在蒋勤文准备继续“圆梦”之时,喜欢川剧的父亲却托人介绍他,到邻近的四川省岳池县赛龙乡川剧团学唱川剧,学唱了几年,川剧团解体,他便到广东打工,因生活所迫一混就是十来年没有动笔,直到1999年5月在广州白云区搭乘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左脚后跟伤残,外出打工的他不得不返乡务农,并在孙家街上开了一个店铺,平时种庄稼、买花圈,邻里乡亲有人去世,他和朋友就去打一打玩友、唱一唱川剧。为了充实生活,回到老家的他重新燃起丢了十来年的写作激情,并从2011年开始创作小小说,向全国各地的文学刊物投稿,没想到会陆续发表,到现在已有近100篇。

  笔者在蒋勤文家里看到,在其保存的样刊中,有数十种文学刊物,同时还有不少报纸的副刊,其中包括《重庆日报农村版》、《羊城晚报》、《青岛晚报》等。蒋勤文说,多年外出打工和身处乡村的他,有太多的生活积累与丰富的是创作素材,目前他只管潜心创作,还没有加入任何协会。同时,蒋勤文告诉笔者,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与生活积累,他将着手创作反映家乡孙家乃至合川农村题材的中长篇小说,为宣传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始终不忘初心,继续默默无闻写下去

  当笔者问及蒋勤文小小说《马葬》创作经过时,他说,他的作品素材都来源于农村,都是身边的人和事,马葬里的主人公是他同村的村民,这位村民花几千块钱买了一匹马来搞运输,没想到拴在树桩上被勒死了,村民对马有感情,很伤心,认为马跟人是朋友,和人一样辛苦,有专收死马的贩子前来购买,却被村民断然拒绝,村民喝醉了酒,伤伤心心哭了一场后,便请来道师先生按照农村丧葬风俗对马进行了厚葬。为避免马尸被人盗走,村民将自家的红苕窖作为爱马的长眠地,并用水泥与条石封住红苕洞口。为此,他便以这件事为素材,创作了小小说《马葬》。

  由于蒋勤文一直用“宗晴”笔名创作发表小小说,除家人外,从不对外张扬,街坊邻居及村里人、甚至他的亲戚朋友,都不晓得他写作投稿,更不晓得他在全国各地多家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小小说。

  “我不是小小说家,我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尽管不能挣大钱,但能把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与所想所盼创作成文学作品,我将不忘初心,继续默默无闻写下去。”据蒋勤文介绍,他家收入并不宽裕,但过得很充实,爱人周晓华对他写作也很支持,除了做家务外,还常常在一旁悄悄陪着他,同时还要帮他做好“保密”工作。2016年,爱人周晓华满五十,他用自己积攒的2000多块钱稿费,给爱人买了一部新手机作为生日礼物。

  “他这个人很正直,爱憎分明,平时也没有打牌、酗酒等不良嗜好,除了种庄稼、卖花圈、打玩友唱川剧外,就呆在家里写文章。”爱人周晓华告诉笔者,她是四川省岳池县赛龙乡人,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母,21岁嫁给蒋勤文,夫妻俩一起过日子三十来年了,从来没吵过架、争过嘴,蒋勤文是个有情有义的好丈夫,他俩的两个儿子也很争气,大儿子已在重庆工作成家,小儿子在龙市中学读高一,两个儿子也支持父亲写作,并以父亲为榜样,踏实做事,低调为人,他们一家都受了爱人的影响。(特约通讯员 周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