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路斯坦在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进行建筑设计。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新华社重庆4月20日电(记者王金涛、赵宇飞、刘恩黎)33岁的路斯坦坐在办公桌前,熟练地敲击着电脑键盘,忙着对一份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修改。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路斯坦,是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六建筑设计院(简称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的一名外国设计师。2014年,他从重庆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这家中国国有企业工作。
路斯坦正在为一个北京的办公楼项目制定设计方案。“我将‘鼎’的元素融入其中,因为北京是首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鼎象征着‘尊贵’。”他说。
“路斯坦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院长马飞说,这个古典与现代元素融合的创意,受到客户高度认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012年,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首次聘用外国设计师。第二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那时起,六建院的外国设计师每年保持在5名左右,其中多数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的外国设计师们在讨论建筑设计方案。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大家能聚在一起,是‘一带一路’带来的缘分。”马飞说,外国设计师思维活跃,对中外文化差异更敏感,同时企业也能通过外国设计师了解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需求,为开拓沿线市场做准备。
目前,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共有6名外国设计师,路斯坦是工作年限最长的一位。
“来中国后才知道,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路斯坦说,他去过新疆、西藏等很多地方,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设计师们施展才华的空间非常广阔。
如今,路斯坦已经融入了重庆的生活。“我的妻子是重庆人,女儿已经九个月大了,以前没法适应当地麻辣的食物,现在竟然爱上了麻辣的味道。”他笑着说。
与路斯坦一样,思维活跃的外国设计师,为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3岁的法国设计师卡洛琳只在这里工作了半年,就已展现出高超的设计才能。在参与重庆巴南区一个厂房项目的设计时,她受到兵马俑的启发,将马的图案融入其中,让客户拍案叫绝。
法国设计师卡洛琳在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进行建筑设计。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我认为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卡洛琳说,她在西安看过兵马俑,几千年前的士兵、马车雕塑令人着迷。
近年来,中煤重庆设计院响应国家号召,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已相继开展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总统大道”“滨河公园”“新城规划”“私人机场”等项目的概念方案设计工作。
“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籍员工,路斯坦从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马飞说。
外国设计师也在工作中收获颇丰。32岁的白俄罗斯设计师娜塔莉亚说,重庆是一座老工业城市,老旧厂房的改造、工业项目的技术处理等方面,都值得外国设计师学习。
白俄罗斯设计师娜塔莉亚在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分享建筑设计方案。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大家有着不同的学术和文化背景,能通过分享各自经验来提高水平。”娜塔莉亚说,未来她想把在中国学习工作的经验带回白俄罗斯,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29岁的叙利亚设计师穆罕默德在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工作的半年内,也在参与老旧社区改造项目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叙利亚设计师穆罕默德在中煤重庆设计院六建院进行建筑设计。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穆罕默德的目标非常明确。他计划继续在中国工作学习5年,将来投身到祖国的战后重建中去。“现在,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和我国政府接触,我愿意成为中叙合作的推动者。”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