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化新区
区块链技术如何产生商业价值,来看看这家渝中企业的“高招”
所谓区块链,其实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分布式记账,即一个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记账,你想做假账不行,因为其他人都记了账的。账本之间一比对,谁作了假,会马上被发现。
区块链技术如何投入商业应用,必须抓住市场痛点,先找到一个小的切口。2016年,在渝中互联网创业风潮的引领下,创业者汪鹏来到虎头岩,在重庆总部城设立了一家名为金窝窝的科技公司。
汪鹏的上一个创业项目是电商,不过在产业集中度高得吓人、连细分市场也被资本席卷的电商行业,小型的电商企业很难找到市场立足点。要活下去,就要有独特的用户体验或者创造出新的用户价值。
事实上,不管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的电商,用户最乐此不疲的还是参与各种形式的打折优惠以及代金券和消费返点。商家要吸粉,要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还得在这上面下功夫。但传统的向供货商要利润的做法已经逼近零界点,况且小型电商平台很难通过销量规模来增强对供应商的话语权。
汪鹏需要新的玩法。他发现,流量是一个可供挖掘的“富矿”。此前一二十年,由于缺乏相应的流量确权技术,用户的流量相当于白白送给了电商平台。可借助第三方进行分布式记账的区块链,为流量确权提供了可能性。
找准市场切入点和区块链这一技术法宝,新的难题接踵而至:传统的“以太坊”算力有限,用户体验不足,并且是通用技术,容易被模仿,很难形成技术壁垒。
汪鹏从全国请来区块链领域的“顶尖高手”,并与重庆市多所高校展开合作,借力打力,耗时两年,研发出一套名为“DS-PBFT”的共识算法,并基于这种算法和其他创新技术,搭建起区块链底层技术、功能模块和商业应用场景,链起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商业发展需求。
“电商企业如果用了我们这套系统,它们的用户上网产生的流量就会在区块链上随即被记录下来,没有人能够更改,大家都很放心。这些流量记录相当于商场的积分,用户可以凭借它去享受商品折扣。”汪鹏说,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型电商平台“黏住”用户,相当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独辟蹊径。
渝中半岛正在升级为重庆“链岛”
据了解,金窝窝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流量确权和价值转换,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获得10多个电商客户,这还不包括定制用户和金窝窝凭此技术自建的一家生活信息服务平台。分析人士认为,渝中成百上千家各个细分领域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可得“近水楼台”之便,通过金窝窝“金链”这项区块链应用技术来延揽并锁定客户。
和汪鹏一样,受到重庆渝中区区块链产业氛围吸引,从外地来渝的创业者李冬妮也从区块链中淘到了金。她与她的伙伴们联合创办了一家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小犀智能。
区块链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怎样创造新价值?先来看行业背景。据了解,对文创行业而言,版权的流转非常复杂,版权的买卖往往有时间要素、授权要素,还有部分授权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再创作的分享要素等。在互联网时代,除正式出版物外,大量的微视频、图片、网络文学等要想得到版权保护并非易事。对于网络作品而言,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需要耗费较高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例如,传统版权登记的周期太长,政府管理部门的审核一般需要20个工作日。同时,版权登记的价格偏高,通常登记单件作品的市场价得500多元。
“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优势就在于不可逆、防篡改、公开透明,所以这对版权的登记、发行、交易等是最有效的方法。”李冬妮说,她的团队通过技术研发,为版权领域找到3个方面的应用场景。一是确权。区块链可作为有时间戳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知识产权所有权情况,提供不可篡改的跟踪记录,而无需去寻求第三方信托的帮助。二是用权。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完整记录作品的所有变化过程,有利于实现版权交易的透明化,而通过智能合约,作品的用户便可向作品的版权所有人进行自动化的支付。三是维权。区块链可以将侵权电子证据进行高可信度存证,降低取证成本和提高证据证明力,为司法取证提供技术保障和结论依据。
事实上,在渝中区,像汪鹏和李冬妮这样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产业实践的案例还有很多。渝中区经信委党委副书记罗林介绍,目前该区正以重庆市首个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为依托,加快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有21家区块链企业入驻重庆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企业利用区块链信息透明难以篡改的特性,在食药品安全溯源、中小企业投融资、政府信用平台建设、金融行业、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试点,渝中半岛正在升级为重庆“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