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要闻>正文

重庆綦江:推动乡村振兴从“愿景”变“实景”

2018-07-25 11:23:07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高爽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綦江统筹抓改革、科技、市场、组织、群众“五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从“愿景”变“实景”

【焦点图】綦江:推动乡村振兴从“愿景”变“实景”

綦江区永城镇农博园。通讯员 陈星宇 摄

  7月18日下午,綦江区郭扶镇龙泉村凉风习习。来自渝北区的陈莲蒂老人正在农家乐里悠闲地与老姐妹们摆龙门阵,今年是她第五年到此避暑。

  龙泉村与贵州省交界,平均海拔超过810米,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被确立为市级贫困村。近年来,该村统筹各方力量发展避暑经济,不仅甩掉了“空壳村”帽子,更吸引40多位村民返乡创业,实现村民人均收入11500元。

  龙泉村仅是綦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围绕三农“强富美”目标,綦江区通过统筹抓改革、科技、市场、组织和群众“五大力量”,坚持导向引领实施“一揽子计划”,推动乡村振兴从“愿景”变为“实景”,当地广大乡村正在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有载体的农旅融合让产业更有深度

  到牯牛背探险,去僚人湖寻古,抑或到菜园里采摘新鲜蔬果,下到塘里亲手捞起一尾花白鲢……在海拔1100米的郭扶镇高庙村,游客在享受清凉之余还可以体验如此多的乐趣。

  每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只有2600余村民的高庙村去年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除得天独厚的“凉风”外,更得益于农旅深度融合提升内涵,年复一年地吸引避暑“候鸟”。

  “避暑游要待很久,我们提档升级的思路就是让游客不枯燥。”高庙村党总支书记张绍尧介绍,当地夏季气温20℃左右,森林覆盖率近50%,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村里的农家乐已达140余家,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方面提升空间有限,只好从内涵上下功夫。

  为避开同质化竞争,高庙村开始引导村民围绕农家乐布局蔬菜园、水果园和养殖园,通过深度农旅融合,实现产销一体化,让游客亲身参与种植、采摘、养殖体验。目前,高庙村已建成了主题鲜明的示范农家乐10余个。

  近年来,郭扶镇又将该模式推广到周边村庄。郭扶镇以高庙村为核心,打造了避暑、滨湖、高山运动及创意农业组团,适应旅游需求建起我市最大的村级文化广场,利用当地高山峡谷建起多个森林公园,深入挖掘当地僚人文化遗址等古迹,实现旅游体验模式的多样化。目前,郭扶镇已发展农家乐240余家,年接待游客8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75亿元。

  加快农业提质增效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精确指导、精准施策。”綦江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依靠改革、科技、市场、组织和群众“五大力量”,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綦江集大农村、大山区、大矿区于一体,农村面积占全区总面积9成以上,山地面积占68%。近年来,该区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

  以赶水草蔸萝卜为例,近年来,当地通过农超、农校和农企对接等模式强质量树品牌,顺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去年,綦江赶水草蔸萝卜实现产值超两亿元,目前,赶水草蔸萝卜种植已覆盖当地5个乡镇。

  赶水草蔸萝卜并不是綦江农业发展的孤例。近年来,该区着力在农产品“产加销”上下功夫,重点支持优质稻山地黑猪、石壕糯玉米、黑山羊、蜂蜜等“十大产业”。预计到2020年,该区将培育乡村旅游、调味品、草食牲畜等综合产值上十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3个以上。

  围绕主导产业,綦江还积极探索“大基地+多业主+小单元”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今年,綦江区又启动了37个村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到2020年,该区将全部消除“空壳村”。

  乡风文明让美丽生态焕发乡愁韵味

  永城镇中华村位于綦江区东部,因辖区内的中华寺而得名,建村历史超过300年。当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了中华村,被深深地震撼了:黑瓦白墙的现代农家院一尘不染,老式村居里灶台、厕所、柴房整洁卫生,房前屋后栽种着各式花草和葡萄。

  中华村党总支负责人介绍,去年起,该村被纳入当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了村民生活垃圾的定时、定人、定点收集;此外,中华村还大力推行房屋风貌改造,累计改造房屋66户、整治庭院15个。

  为让乡村环境长久保持,村里广泛动员群众,在全村评选季度文明卫生户和最美庭院,让这个古朴的村落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如此,中华村通过推举乡贤共同拟定了34条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让村民在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都有了“硬杠杠”。

  “整洁的环境、淳朴的乡风,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钟友平利用位于“最美庭院”里的自家房屋办了农家乐,去年实现纯收入40多万元。而整个中华村先后建起2000亩的柑橘、草莓、枇杷等果园和上百亩观赏鱼塘,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余万人次。

  綦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美丽生态环境焕发出别样的乡愁韵味。截至目前,该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15个,全区范围内“无事酒”数量下降35%,并挖掘传承农民版画、永城吹打、綦江民歌等乡村特色文化,为当地特色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