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文化>正文

红岩烈士蓝蒂裕遗训《示儿》背后的家风传承

2018-04-08 11:38:59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高爽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耕耘”一生——红岩烈士蓝蒂裕遗训《示儿》背后的家风传承

【文化 图文】红岩烈士蓝蒂裕遗训《示儿》背后的家风传承

蓝蒂裕烈士。

(红岩联线中心供图)

【文化 图文】红岩烈士蓝蒂裕遗训《示儿》背后的家风传承

蓝耕荒一家全家福,蓝耕荒(左二)、蓝蒂裕烈士(右)。

  “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是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写给儿子蓝耕荒的一份遗嘱,一首饱含深情、充满期望的小诗——《示儿》。4月5日,这首诗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后,感动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

  那么,这首诗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寓意是什么,对蓝耕荒的人生产生怎样影响?对于今天的人们有哪些启示?为此,4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蓝耕荒及相关人士。

  口头传出的“遗训”

  蓝蒂裕是经典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中“蓝胡子”的人物原型。他出生于垫江一个贫农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事业,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1949年初,共产党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渣滓洞,蓝蒂裕和同志们备受鼓舞,组织了一场狱中春节晚会。晚会上,正当大家兴致高涨时,蓝蒂裕却神色沉寂。

  “有人问他怎么了。他说,他想念儿子,想给儿子写首诗作为遗嘱。”原红岩联线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介绍。

  于是,蓝蒂裕在一个废纸烟盒上写下诗歌《示儿》。后来,诗歌原稿被敌人焚毁,但幸好脱险志士傅伯雍记在心里带出。而今,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存放的是由著名书法家李般木抄录的《示儿》。

  “他没给我留下什么财产,只有这首诗,也算家训吧,是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寄托很大希望。”73岁的蓝耕荒在电话里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76个字影响他一生

  蓝蒂裕参加革命10余年,牺牲时仅33岁。在世人眼里,蓝蒂裕是红岩烈士、革命英雄;在敌人眼里,他是国民党顽固派的“眼中钉”,而在蓝耕荒眼里,他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耕荒的本义是开垦荒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父亲用它给我取名,意味着我的人生要生命不息、耕荒不止,要有这样的精神。”蓝耕荒说,父亲期望他做一个正直、善良、不说假话的人。

  “‘遗训’虽然只有76个字,却像钉子一样钉在我心里,这辈子不敢松懈。”

  “年少时看到这首诗,就想给父亲报仇,也想像父亲那样保家卫国。”蓝耕荒称,16岁时,他报名参军。到了云南部队,他去了炮兵部队最艰苦的兵种——有线通信班,每天负重几十斤,一口气跑5至10公里也不觉得苦。因表现突出,他成为《解放军画报》的新闻人物。

  后来,转业到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工作的蓝耕荒对父亲遗训有了更深理解。“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校园里一片凋零,学校要求我分管园林绿化,这对炮兵出身的我有些难。”蓝耕荒说。

  于是,他到园林协会拜师,到重庆、乐山等地考察,用了3年时间让校园环境变了样。一位来校学习的学员感慨:没想到在泸州嘈杂市区,还有这样一个幽静的学习环境。

  “听了这样的话,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也更深地理解了‘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这句话的内涵,就是党组织安排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困难,只要坚持、用心做,也可以做出一些成绩。”蓝耕荒说。

  烈士家风代代传

  蓝耕荒用实际行动践行父亲遗训,还严格要求下一代。“你们是蓝蒂裕的后代,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一定要清楚。”蓝耕荒经常用这样的话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每每读到父亲生前未寄出的这封“绝笔家书”,蓝耕荒都感慨颇深,“这首诗不是写给我一个人的,而是父亲那一代革命先烈对我们后辈寄予的希望和重托。我们要牢记父辈们的教诲,不能只图享受,不能忘记他们的心愿,要努力奋斗,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永远跟党走,把国家建设好,让祖国强大起来。”

  厉华认为,这首诗还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平凡的人生也有很多闪光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