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与成就
手语律师的“私心”
头发微卷,白净斯文,西装革履的唐帅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谈吐间温言细语,对着摄影记者的镜头还有些“发晕”,并没有惯常印象中雄辩滔滔的律师做派。
但年仅34岁的他,不仅是全国聋哑人口中的“名人”,还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唐帅说,他已记不清有多少聋哑人在他面前潸然泪下甚至下跪求助,也不知道对多少聋哑人做出承诺。有人称赞他高尚,专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也有很多聋哑人感激,甚至当他是精神支柱。
但唐帅说,自己只是因为经历特殊而对陷入困境的聋哑人感同身受。但反过来看,自己所做的事,也成就自己。
唐帅为聋哑人举办普法讲座
唐帅的成长经历颇为坎坷,1984年他出生聋哑家庭,父母均是因药物失聪的后天聋哑人。因为父母的残疾和贫困,他出生后就由外婆外公抚养,只有周末才回家探望父母。所幸的是,外婆外公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外孙,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求学。
“外婆生病了,却打死不去医院看病,买药都舍不得,就为了留点钱给我读书。”高三那年,即将高考的唐帅因为心痛外婆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辍学打工。他决定自己挣到足够多的学费,再回来读书。2004年,他背着背包独自出发。
唐帅的第一站是上海。在上海,他凭借自己唱歌的才艺,参加了当地电视台举办的“上海亚洲音乐节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并以反串宋祖英的表演获得了最佳新人奖。带着奖项,他踌躇满志地去了北京,希望能依靠演唱赚钱。
“人生地不熟,别说赚钱,想要生存已经很难。”回忆起那一段经历,唐帅至今仍唏嘘不已。到了北京,唐帅并未如愿找到工作,身无分文的他,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每晚都只能露宿公交车站。
就在走投无路之时,唐帅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唐帅的一位高中同学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举目无亲的他不得已想找同学帮忙,却意外认识了同学的几位大学校友。
“在得知了我的情况后,他们告诉我,如果我想继续留在北京,会尽量帮助我。”唐帅说,在“贵人”的帮助下,2004年11月,唐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旁租了一间小屋卖起了盒饭。盒饭的生意出奇很好,仅仅3个多月时间,他就赚了近4万元钱。
他以为,是自己的盒饭好吃实惠,大家都喜欢。但实情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2005年年初寒假前的一天,唐帅特意到北外寝室去邀请帮助他朋友们,希望请他们吃一顿大餐,聊表谢意。
走进寝室后,他意外地发现每一层的垃圾桶里都有很多自家的饭盒,起初他有些得意,但当他因为好奇掀开了垃圾桶中饭盒盖子,他被惊呆了!
“很多盒饭没动过就被扔掉了!我不傻,瞬间就明白了原因。”唐帅说,原来,这些同学都是听说了他的经历,想要帮助他才坚持每天买他的盒饭。
“这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盒饭有多难吃!”唐帅苦笑,那一刻他就明白,自己要永远把这些帮助过自己的人铭记在心,无法辜负。或许自己无法偿还这些情谊,但却能把它传递下去。
如今,唐帅的微信上有大量的聋哑人法律求助信息
盒饭生意唐帅无法再继续“自欺欺人”。拿着手头上的4万元钱,他决定回重庆继续读书。“4万元要负担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还远远不够。”于是,他用赚到钱到北京西单购买了服装,带着服装回到了重庆,开始在各家大学门口“练摊”,当时服装利润很高,货物出手后,4万元变成了8万元。
有了学费,2005年唐帅通过自考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用两年半时间,修完了4年的本科课程。2006年,他获得手语翻译资格证后,又受聘于司法部门从事聋哑人手语翻译工作。
2012年,唐帅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专职律师。与其他律师不同,他将专注的领域放到了聋哑人法律诉讼上。
“我帮助了聋哑人,也是聋哑人成就了我。”唐帅说,怀着感恩的愿望,他做起了手语律师,但也因为起点与角度的不同,让他很快脱颖而出。
聋哑人的信任和委托,让唐帅名气日盛,“生意兴隆”的他在2015年成立了鼎圣律师事务所大渡口区分所,将为聋哑人法律代言放上了律所的主要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