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的金鳌寺,或将迎来新生。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获悉,跳蹬镇正着手打造金鳌寺,希望让古寺重现辉煌。

金鳌寺
曾多次损毁和重建
金鳌寺位于跳蹬镇金鳌山上,跳磴镇宣传委员胡晓称,故老相传,金鳌寺始建于公元100至400年间,初建之时还不是佛教寺庙,大约在唐朝被佛寺取代,宋朝时得以大规模扩建,当时以放生池为中心,面积千余亩。
历史上,金鳌寺曾多次损毁和重建。如今,金鳌寺昔日辉煌早已不见,遗址只残存上殿部分墙体和地基、东西厢房基址和放生池。
“金鳌寺是古人读书的好地方,或许是取‘独占鳌头’的口彩,所以素有‘十载金鳌九进士’之说。”该寺僧人监院克贤法师说,传说寺内有一口井,用铁板盖着,用井水磨墨写字就可以中状元。
克贤法师
“以前,方圆数十里凡是要考科举的,都要到这里来烧香祈福。”克贤法师说,随着金鳌寺的多次损毁和重建,如今,那口水井已然消失无踪。
监院克贤法师表示,前些年,他们曾试着寻找过那口水井的位置,大致确定水井就埋没在寺院围墙之外,如今的一片农田之中。
古人留诗赞誉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与金鳌寺有关联的名人,最出名的莫过于明末清初的巴县举人刘道开。当时,他家距离金鳌寺只有10里路。作为明朝遗民,拒绝在清朝做官,却为子孙后代考取功名树立了榜样。
在刘道开看来,金鳌寺环境清幽,正适合读书,并为寺庙赋诗:“古寺藏山凹,到门方始知。”这似乎,又应和了“十载金鳌九进士”的传说。
除此之外,有不少文人骚客慕名来到过金鳌寺。细数之下,描写金鳌寺的诗歌还有不少。
清代武官程远在《金鳌寺》中写道:“削成太华千寻矗,绕出长江一带澄。”描述了从金鳌寺望出去的壮阔景象。
“蹑步寻幽径,金鳌最上层。石梁横跨涧,老树倒垂藤。”清代贡生苗济所赋的《金鳌寺》一诗,让人感到了幽幽的禅意。
清康熙举人周开丰的《晚宿金鳌寺》竟句句应情应景,生动地描写了他在金鳌寺的所见所感:“明月看欲坠,流光灭远山。众鸟各已归,孤云自去闲。移花坐石忽已暝,使我不得开心颜。琴松风兮寂万壑,别有天地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