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文化>正文

重庆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2018-01-18 17:16:29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高爽 | 责编:李胜兰

    在重庆合川有一门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技艺——“合川峡砚”制作工艺,历史上一度与中国“四大名砚”齐名。

    峡砚选用天然峡石手工雕琢而成,这种石头细腻无杂质,制作出来的峡砚具有磨墨快速、不损笔锋、砚中蓄水、数日不干、储墨不腐等特点,加上雕刻精湛、造型美观,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在合川文峰古街唯一正对着文峰塔的门面,峡砚传承人易宗成的“易砚堂”常常会有老顾客来光顾,店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砚台,都是手工制作,绝对找不出一模一样的,标价也从几十到几万元不等。

    店铺最初开业是2013年,一次性摆出了易宗成囤积在家里的一百多个峡砚,但是路过看热闹的人多,真正购买的没几个。最初半年基本没生意,他甚至在外地找了一份雕墓碑的工作准备离开。一天,易宗成自己在店铺里雕砚台的场景被人看到,那人一下买走了八个峡砚,易宗成的信心顿时又回来了,这才一直坚持了下来。

    这些年时势的变化是最让易宗成唏嘘的,90年代他做学徒时,师傅带了70来个徒弟,月收入上千,在那个年代可不得了。慢慢地随着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市场需求越来越小,很多原本雕峡砚的人都转行雕起了骨灰盒、墓碑,甚至有的当起了保安。

    “雕峡砚太苦了,太枯燥了!”任是易宗成做了一辈子峡砚雕刻,也忍不住感叹。从当学徒时就养成每天早起的习惯,到现在仍是雷打不动5点多就起床,趁着一早头脑清醒时多雕几刀。易宗成说,雕刻中最关键的是要会“创作”,因为常常会出现把梅花的细枝、龙的触角等细微处不小心雕坏的情况,就得根据情况重新构思作调整,但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功夫。

    当年学艺时,师傅很少手把手教徒弟,因为手艺人总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易宗成的师傅做得最多的就是把一方砚台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自己观察琢磨。但现在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这份苦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希望一两个月速成,马上就能出门赚钱,易宗成常常担心这门手艺在自己这代就断了。他在2013年宣布免费收徒,将全部技艺倾囊相授,找了两年,才收到第一个徒弟王霜。

    “90”后小伙王霜少言寡语、做事沉稳,每天不是在店里就是在工作室孜孜不倦地学习雕刻,学了三年,终于可以雕出最简单的一朵荷花、一枝荷叶的砚台,易宗成说,他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做细微的雕刻对视力要求极大,稍微有点老花就“废了”。易宗成17岁学艺,现年49岁,从事雕刻已有32个年头,想趁着自己老花前把所有的手艺包括店铺“易砚堂”传给徒弟。

    合川峡砚还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所用的石料近三年都没有开采了。易宗成赶在封洞前买了1000多块石头,到现在还剩700多块,他说自己的这些石头够雕个十年八年的,但那以后是什么情况,现在根本无法想象。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这项非遗技艺能一直有人传承下去。(陶玉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