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 必须要引导群众立志
今年,是黔江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如何进一步激发贫困居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全区成功脱贫?
去年底,黔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全区218个村居、11692户建卡贫困户、44299名贫困群众为对象,以村和社区为单位,在全区开展“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首先在每个村和社区选取5至10名脱贫和致富典型,围绕近两年党委、政府对其所在村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活环境、便民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村(社)两委对自己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以及自家吃、穿、住、行、看病、子女上学、产业发展、收入情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为素材,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大限度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
同时,由乡镇街领导、贫困村(社)“第一书记”和村(社)干部,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贫困村(社)和贫困户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村(社)两委帮扶工作中的典型事迹为例,对贫困群众开展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感恩之心。并利用这一活动,对扶贫政策再次进行全面宣传解读,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
据黔江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在脱贫摘帽迎“国检”的过程中,贫困人口漏评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和群众认可度是三道“硬杠杠”。其中,“群众认可度”这一核心指标必须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在“国检”随机暗访中,10位贫困户必须至少有9位对当地的扶贫工作表示认可。这是考验地方扶贫工作的一大难关。
“试想,如果贫困户对自己脱贫都根本不具信心,那他们如何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认可?”该负责人说。
利用“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之机,黔江针对“国检”中贫困户入户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再次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以进一步对扶贫工作查漏补缺,并提高贫困群众对问卷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应答能力。
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黔江从“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中涌现出的上千个脱贫故事中遴选出120多个生动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编纂成册以备推广学习。这本凝聚着强大脱贫攻坚正能量的《我的脱贫故事》厚达1.5厘米,重达1公斤有余。
事实证明,黔江以“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做法收获了实效——今年7月初,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北师大组织171名调查员赴黔江,对黔江申请退出贫困县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黔江扶贫工作的“群众认可度”达到96.87分,在同批次迎“国检”的全国26个贫困区县中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