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话筒 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如果不是帮扶干部的一再动员和鼓励,黄作珍这个年逾花甲、性格腼腆的农妇断然不敢面对一屋子人站上讲台,大声地讲出自己的脱贫故事。在黔江区黄溪镇今年1月举行的脱贫故事会上,她用有些发颤的手勇敢地第一个拿起了话筒。
黄家的情况是典型的因学致贫。多年来,黄作珍夫妇全靠种地供养两个读书娃,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2015年,扶贫工作组进驻黄家所在的兴阳村,帮扶干部根据黄作珍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脱贫方案。在政府的扶持下,黄作珍夫妇在去年栽蚕桑6亩,养蚕7张,出栏肥猪2头,于年底成功脱贫。
“我们家的条件现在越来越好。有政府帮,我们自己还要勤快。今年,我们还要多喂几头猪、多养几张蚕,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黄作珍的表态,引来掌声一片。
和黄作珍一样上台讲故事的刘春菊,对未来的生活同样充满信心。2014年,刘春菊丈夫去世,她在外打工10多年的积蓄也因为治病告罄,家庭生活陷入困顿。
“2015年政府开始对我家进行帮扶,教我学习蚕桑种植养殖技术,还让我享受扶贫搬迁政策,把房子从山沟里面搬到了公路边。”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刘春菊现在建起了8亩地的桑园,同时还养起了牛和猪,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今年我还要栽5亩蚕桑。我坚信只要自己勤劳不怕苦,日子会越来越红火!”故事结束之际,她提高音量,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催人奋进的脱贫故事,逐渐化解着现场的紧张气氛。台上,一些讲述者开始丢掉发言稿,声情并茂地自由发挥;台下,一干听众频频发问,与讲述者互动。活动结束后,一些贫困户还围住上台发言的脱贫先进,继续向他们讨教脱贫增收的经验。
“举办脱贫故事会,让身边的典型现身说法,用相似的经历去感染人、引导人,比书本上的大道理和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黄溪镇党委书记王山河评价。
和黄溪镇一样,从去年底开始,一场场脱贫故事会在黔江的村坝院落、田间地头相继展开。
新华乡在中安村拉开了“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的帷幕。活动中,致富能手讲述了自己脱贫致富的亲身经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帮扶干部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并结合实际落地生根,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的思想。
中塘乡在全乡5个村和社区分别组织开展了“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众多脱贫典型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脱贫经历和经验,引导群众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濯水镇的“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中,多名新近脱贫的典型讲述了自己自脱贫攻坚以来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克服种种困难切实改善家庭贫困现状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