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容检测产品的外形尺寸 摄影 佘科思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今年“五·一”前夕,周克容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载誉归来,谈得最多的还是周克容热爱的科研事业。周克容从事特种产品研制工作始于2003年,也是从那时起,周克容醉心于这个领域的科技创新,14年光阴,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创造了非凡业绩,成为我国某特种产品的研究专家。回望漫漫科研路,周克容身上始终洋溢着创新和奉献的情怀,始终散发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气质。
侧耳听,这是科研创新的脚步声
作为项目负责人,周克容主持研发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公司级项目4项。所有研究成果均于定型当年转化为生产力,与此同时,周克容还参与研发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公司级项目6项。
在某特种产品研发领域,周克容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1项国内空白,产品采用新型结构获得了国防发明专利,3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个产品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国家专业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
周克容研发的6个产品装备部队、武警和公安,受到用户好评,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动公司产品走向价值链中高端,为公司带来超过10亿元产值。
周克容研制的产品还随部队走出国门,在多个国际军事大赛中与高手过招,助选手获得团体第一名6次、团体第二名2次、团体第三名1次,还有个人金牌若干,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笔记本,也是成长历练的密码本
刚开始从事产品科研工作,周克容还是青涩的。一次,师傅交给周克容一个在研产品做样品,因为样品小而且少,在做的过程中,因为粗心将样品与车间产品混在了一起,幸好被及时发现才没有造成大的损失。这件事让周克容深深明白了只有把最简单的工作做好,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
这以后,周克容一边沉下心来学习,一边低下头来虚心请教,笔记本成了她如影随形的朋友。她在笔记本上记生产流程、各种试验数据、工装参数、技术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还记录枯燥的专业理论,以及从师傅和同事那儿学来的点滴经验、心得体会,特别是在试验和加工现场的笔记,事后都会专门整理归纳重新抄写。到现在,14年的时间里,周克容已整整记下了40个笔记本,洋洋洒洒60余万字。很多时候,这些笔记在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场,她的工作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在持续用心的记录分析中不断积累,渐渐成为产品研究所的技术骨干。
实际上,“笔记本”这个关键词,不论在周克容还是在周克容的徒弟口中都反复出现。作为高级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周克容先后带了三个徒弟,在人才培养中也手把手地教徒弟们记笔记。“你看,这些都是我师傅的宝贝。”徒弟李雄指着一摞放得整整齐齐的笔记本说道,这其中有好些本子因为经常使用,纸张已经变了颜色泛出毛边。跟随周克容多年的徒弟曹闯说:“我们也习惯了随时记录产品技术状态,这不但有利于后期回溯、经验总结,其他品种也可借鉴。”笑称自己入职初期极不适应、却被师傅“逼”着记录的代延林,现在也尝到了随时作笔记的甜头。如今,三个徒弟都已成长为公司特种产品科研的骨干人员,其中一人最近还走上了公司中层领导岗位。爱做笔记、善于思考无疑成了周克容自己成长和培养人才的成功密码。
认死理,只因有颗精益求精的心
2010年,在工厂的安排下,周克容接受了某重点产品的研制。“说实话,当时把这个项目交给她,还是多少有些不放心。”因为之前周克容从没有独立负责过如此重要的大项目,领导心里还是带着问号。
项目接手后,周克容挑选六名成员组成项目团队,在项目总负责人的岗位上,周克容表现出优秀的组织能力和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做事认死理儿,每一个问题都非要弄明白”,这种在工作上较真儿的精神让领导放下了心。
同事们也多有感叹周克容对工作近乎严苛的态度。一般来说,研发中每个阶段当产品性能达到指标要求后,还会做2~3次试验来验证稳定性,但是周克容却坚持要做5~6次试验,只要周克容不满意或觉得稍有异常,就会立刻安排重做试验排查原因,找到原因后还要进行多次试验直到指标稳定,这近乎苛刻的要求曾经让团队成员感觉多此一举。然而周克容却认为“我们搞研发的,不光是为了把产品从实验室研制出来,还要为今后的大批量生产打基础。”周克容认为,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如果一次或两次试验达到指标要求,可能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一定要通过五次或更多次的验证,使问题充分暴露后才能摸透工艺,今后大批量生产中才不会因为工艺不成熟产生各种问题。当产品从研发顺利转入批量生产,大家才发现试验中“多此一举”的工作是多么必要。
不容易,缘起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她真的很不容易!”周克容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几乎都会提到这一点。这也道出了周克容在长期职业坚守中的酸甜苦辣。
一句“不容易”道出的是赞叹。看似柔弱的周克容,风里雨里从不言苦,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设计、试验、分析、归纳、总结填满了周克容的生活。为了得到数据,三天两头就要出差到野外做试验,每次往返都要驱车近400公里,在这群戴着草帽挡烈日遮风雨的科研人中,这群在山路上荷月而行、不时提防蛇虫的夜行人中,惟一的女性就是周克容,可身形瘦弱的她从不叫苦叫累,总是不动声色地坚持着。
一句“不容易”还道出了深深的感动。周克容的丈夫是军人,结婚多年来一直在外地工作,作为军嫂的周克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临时出差的夜晚,每每听到独自在家且年幼的女儿打来电话,总是忍不住会眼睛酸涩。也有人劝周克容其实不必每次外出试验都去,但是周克容却说:“我是项目负责人,哪能不在现场呢!” 回答一如周克容的工作风格,干脆利落。
倔强的周克容总是这样带着团队开展科研工作,苦了的还有其年迈的父母。女儿快要小学毕业那段时间,项目也进行到关键阶段,需要到离家3000公里外的地方开展试验工作,一走两个多月,孩子不能没有人照顾。周克容狠狠心,只能向年届古稀的父母求助。然而隔着天遥地远,一旦家里有事也是爱莫能助,一次从电话中得知父亲血压异常升高,还是她在电话中请同事把父亲送到了医院,周克容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心里非常内疚。
每个人心中都有最柔软的牵挂。多年来,对于一家难得团聚的周克容来说,头发斑白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的丈夫、学业处于关键期的女儿,都是她心中放不下的牵挂。然而更让她放不下的,是在公司产品研发中挑着的担子,多少个夜晚为研制受阻而焦虑失眠,多少次在漆黑的夜空看产品划出美丽的弧线,多少次因产品给公司带来订单而无限欣慰,多少回为自己亲手研制的产品装备国防而深感自豪……想着这些,周克容总是告诉自己,这些年的坚守都是值得的。(文 荣凤兰 编辑 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