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姊妹锤:跨越三个世纪的心灵故事

解放军报2017-07-27 11:01:47

  原标题:姊妹锤,见证三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述说重庆长安厂的一段心灵故事

【军工专题】【要闻 标题+摘要 列表 】姊妹锤:跨越三个世纪的心灵故事

  北京,军事博物馆内游人如织,一门19世纪生产的格鲁森行营炮,静静地躺在射灯光下。

  重庆,长安厂厂房内机声隆隆,一台老式空气锤正锤打着一块火红色的熟铁,“当、当”的锤声凝重而浑厚。

  穿越百年时空,你可曾知晓,格鲁森行营炮正是这台空气锤锻造而成。锤高6米、锈迹斑驳,看似笨重的锻造设备,却有一个美丽而温情的名字——“姊妹锤”。

  “姊妹锤”原是姊妹俩,140多年前,在中国最早的民族军工企业南京金陵制造局投入使用。

  “姊妹锤”是一对功勋锤,由她们锻造的各式武器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中国近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生命壮歌。

  “妹妹”呀,西迁路上你咋就没了影儿

  谈到“姊妹锤”,86岁的工厂原设备科长刘干三激动不已,话语哽咽。

  80多年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战火侵袭,工厂成为日军战机轰炸的重点目标,厂区接连遭遇轰炸,工厂被迫西迁。

  “姊妹锤”是工厂最好的生产设备,被列为“001”“002”号,工人们待如亲人、视若宝贝。1937年冬,南京长江下关码头,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她们装上拖船,踏上了艰难的西行之路。

  道路艰险,征途漫漫。日军战机沿江一路追踪,相继有船被炸。分载“姊妹锤”的几艘船只能日藏夜躲,缓慢前行。船过荆州,搭乘“妹妹”的拖船惨遭劫难,一枚炸弹正中船头,船身倾斜,船舱进水,不断下沉。

  工人们深知“姊妹锤”在兵工厂的重要地位,没有了她们,抗日前线的主要装备就无法锻造。面对重达100多吨的设备,他们只能流着泪,眼睁睁地看着她没过江面,沉入江底。

  江河在咆哮,波涛在翻涌,中国军工前途难测,无奈的工人们更加小心翼翼地护送“姐姐”再次启程。

  船至三峡,水流湍急,工人们下船上岸,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喊着号子,一步一跪地拉纤上行。

  1938年初,历经千难万险的“姐姐”终于在重庆嘉陵江畔的一个山坳里安了家。少了“妹妹”,“姐姐”更是夙兴夜寐,坚强而孤独地唱响她那特有的“歌声”。

  姊妹锤,一生命运多舛。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工厂放置了6000个炸药包,妄图炸毁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因“姐姐”体型庞大,特务特意在她身上捆绑了3个炸药包。后来,工人们不顾生命危险,悄悄将炸药包解开,运至江心成功销毁。

  复工那一天,厂房内人山人海,刘老亲眼见证了“姐姐”新中国开工的第一锤。

  沉睡在展览馆,还不如让“姐姐”放声高歌

  昔日的金陵兵工厂,今朝的长安厂。走进长安厂展览馆,百余种各式武器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68岁的锻造车间退休工人钱昌利介绍说,这里一半的武器都有“姊妹锤”的功劳。

  早些年,用“姊妹锤”锻造的钢件主要用于生产马克沁重机枪、迫击炮、格鲁森行营炮和步枪类产品。

  解放后,虽然生产设备得到改良,“姐姐”的许多任务被新同伴分担,但她仍为新式重机枪、高射机枪、高射炮、舰载炮等装备的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80年代初,我国石油开采力度增大,由“姐姐”锻造生产的多款石油钻头相继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困局,产品遍布中国陆上、海上钻井平台。

  “那时,‘姐姐’可是全厂的大宝贝。工人们对她是百般呵护,内部电机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机身始终维护完好。”从进厂,钱师傅就是一名锻造工,陪伴“姐姐”已有46个年头,话语间透露出他对“姐姐”的偏爱。

  21世纪初,工厂实施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改造,“姐姐”和她的同伴们只能默默地“下岗”。

  跨越3个世纪的“姐姐”成了文物,很多人建议将她移至工厂展览馆,可钱师傅和他的工友们好说歹说也不忍“姐姐”从身边离开。他们提了个建议:与其放在展览馆,还不如让“姐姐”继续发挥余热。建议后来被采纳,“姐姐”便留了下来,用来锻造一些非重要毛坯件,“歌声”虽已稀疏,但从未停歇。

  精神赓续,唱响长安人的时代新歌

  “妹妹”早已逝去,“姐姐”也不再是主角,但长安人视“姊妹俩”已是情感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钱师傅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军工事业,他的儿子钱钧子承父业,光荣地成为一名装备调试工人,2015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最美青工”。

  “经历战火磨难的长安人,对‘姊妹锤’的挚爱源于对富国强军的强烈愿望。姊妹俩的时代已过去,如今的长安军工人,唱响了时代的新歌。”钱钧说。

  正是长安人对军工品质的不懈追求,让他们收获了累累硕果——

  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女运动员张山使用长安厂生产的运动猎枪,获得飞碟射击冠军。

  长安人生产的装备参加我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多次在国际军事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近30多年来的天安门大阅兵,他们研制生产的装备也从未缺席。

  某新型特种装备的关键材料受西方禁运,长安人顶住压力,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攻关,最终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

  “一个个成绩背后,是‘姊妹锤’精神的赓续。”陆军重庆军代局高级工程师杨建派驻到长安厂当军代表已有33个年头,他是当代长安人唱响时代新歌的见证者。

  今天,无论你走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美丽的乡村,总会看到长安汽车在飞驰。上世纪50年代,他们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军用吉普车。30年后,他们再次起航,始终搏击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前沿,探索出了一条坚实而宽广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解放军报 吴伟忠 汪德生 陈敬文 摄影 邓浚)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