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十四五”时期是重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大步迈向新征程、奋力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时期。近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就“未来五年重庆城乡建设将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以及“如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谋划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解读。
重庆轨道交通已经成为重庆城市品质新名片 摄影 李显彦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该系统将深入贯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全力实现住建领域更高质量发展,全力创造更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找准新定位,体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三个统筹”:两个行动、两个体系、两种能力
日益国际化的“两江四岸”滨水空间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将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建设”两个行动、“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两个体系、“行业创新发展和防范抵御风险”两种能力,全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建设两个行动。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以城市提升为统领,完善城市功能、修复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变乡村建设方式,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统筹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深化落实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注重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措并举;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统筹行业创新发展和防范抵御风险两种能力。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坚持创新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助力城市提升、乡村建设和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发展与安全,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扎实筑牢安全稳定底线,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五个更加”目标:找准新定位、体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焕然一新的黄花园嘉陵江大桥夜景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住房体系更加健全。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构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解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人群住房困难问题;另一方面强化人才安居保障,推进公租房保障范围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房地产市场风险可防可控、重大风险有效化解,重庆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高质量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道路交通、给排水、环境卫生、能源供给、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立足“850+”,谋划“1000+”,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加强“一区两群”城市路网建设,加快构建“六横六纵一环五联络”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结构体系,推进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快速通道规划建设。重庆全市新增城市道路2700公里,全市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实施城镇污水厂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推进排水管网精细化排查和整治提升,着力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城市环境更加美好。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围绕“四带”目标和“主轴”定位,精心打造“两江四岸”滨水公共空间,完成109公里“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完成427公里“清水绿岸”治理提升。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全市步道建成及在建里程突破2000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山城步道”建成及在建里程达到700公里。全市新增人行立体过街设施75处,其中中心城区新增45座。重庆基本完成约1亿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在持续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方面,重庆持续实施十大公共空间治理工程,高品质建设两江四岸核心区,加快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将全面完成。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管廊建设率力争达到30%。
村镇建设更加有品位。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坚持以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善为中心,积极探索农房建设新路径,加强农村住房装配式、智能化等研究;优化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建成15个以上宜居宜业宜游示范小城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培育20个以上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持续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并挂牌保护,创建3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典型示范;持续推进“三师一家”下乡,加强村镇人才储备和培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行业发展更加高质量。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加快构建智能建造体系,打造建筑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深度协同;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行全过程BIM技术应用,全面推广智慧工地建设,建立与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相适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积极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完善现代建筑产业链,培育现代建筑产业园区15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重庆力争到2025年底,现代建筑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西部现代建筑产业高地雏形初步呈现。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唱响“双城记”谱好“住建曲”
2021年6月,首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成功举行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这既是重大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两省市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川渝两地政府努力闻令而动,高位推进。两地住建系统动作频频,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中走在前、作表率,当好“排头兵”。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川渝两地从上至下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热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呈现出全面铺开之势,多点突破、多点开花。
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住建部门频频互动、密集交流,召开川渝住建领域协同发展联席会2次、签订协议15个、出台实施方案4个,在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共建共享住房保障体系、共建西部建筑业职教高地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度合作探索,努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住建力量”。
“川渝两地房地产展示平台”正式上线,率先在全国实现跨省域房地产项目和房源信息共享;共建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在简化手续、互认互贷、川渝通办等方面走深走实;共建“川渝安居·助梦启航”系统,覆盖四川21个市(州)及重庆所有区县的安居政策……一年光阴,累累硕果。2021年6月在成都举行的首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也是两地合作的实践成果之一。
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还将编制发布《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推动成渝两地地方标准互认,鼓励支持地方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成渝两地在“十四五”期间共同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谱好“住建曲”,为川渝协同发展、服务全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奋蹄。在“十四五”新航程上,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人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筑梦前行再出发,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 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