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轨道交通穿楼过江,通达四方;座座桥梁如天上彩虹,享誉世界;城市道路畅通八达,惠泽天下;两江四岸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如今重庆勾勒出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重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令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城乡建设、脱贫攻坚、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全市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城市提升纵深推进 乡村建设精准发力
重庆城市风光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回眸“十三五”,随着重庆城市提升纵深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统筹推进城市提升9大版块、21个重点专项、86个子项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890亿元。大力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全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68公里、总里程达370公里,工作日日均客流量近360万乘次,日最高客流量约420万乘次。中心城区新增跨江大桥3座,新增穿山隧道4座,“五横六纵一环五联络”快速路网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初见成效,长嘉汇大景区有力推进,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启动建设,十大公共空间项目加速实施。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涉及生态治理、岸线治理、交通治理、文旅挖掘、风貌治理提升等内容,目前岸线治理提升工作全面开展,十大公共空间建设就是“两江四岸”岸线治理的一个亮点。
目前,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九龙滩广场一期工程、磁器口滨江老码头和渝中区珊瑚公园东水门大桥至储奇门段已建成开放,成为市民滨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江北嘴江滩公园一期工程、巴滨路花溪河入江口正加快建设,将于2021年年底完工。如今的两江四岸“碧水穿城、清水绿岸”,长嘉汇已成为“两江四岸”新晋“网红”,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与十大公共空间建设成效初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已展开在巴山渝水之间。
与此同时,重庆东站全面启动;建成山城步道172公里;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清水绿岸”427公里,建设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2万公里,城市综合管廊建成145.1公里,建成海绵城市421平方公里。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人居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来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2019年9月的中益乡华溪村偏岩坝风貌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在乡村建设方面,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精准发力,聚焦“住房安全有保障”,累计改造农村危房9.86万户,如期完成贫困户危房动态清零。脱贫攻坚普查表明,全市47.6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为全市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奠定坚实基础。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突出扶贫集团牵头作用,助力秀山县、彭水县甩掉“贫困帽”、迈向“新生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训农村工匠1.3万余名,整治提升农村旧房21.3万户,创建评比美丽庭院8.2万个,建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村庄200个、大美乡村示范片30个。110个中国传统村落、22个重庆市传统村落实现挂牌保护。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让人们更加向往。
住房保障“为民生” “住有所居”目标加速实现
沙子镇兴隆村C级危房改造后的风貌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按照“一个定位、两大体系、三个为主”的总体思路,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统筹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购房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租赁住房为主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居住问题,努力实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系统严格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746亿元、年均增长3.96%。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系统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21家,筹集租赁住房13.16万套;大力发展以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分配公租房54万余套,惠及140余万住房困难对象,让低保低收入群体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让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77个、1434万平方米,让15.5万户居民旧房换新颜;改造棚户区2788万平方米,让24.8万户居民实现“出棚进楼”。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系统住房公积金提取410.6万人次、1389亿元,发放贷款34.6万笔、1257亿元,重点支持中低收入群体购买首套住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5年的35.2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39.7平方米,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
建筑产业转型发展 智能建造取得新突破
重庆西站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供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回眸“十三五”,重庆建筑产业转型发展,智能建造取得新突破。
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统计,重庆市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累计实现增加值12538亿元、年均增长8.6%,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达11.5%。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57.2%,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超1300万平方米。重庆成功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建成国家级产业基地6个、市级产业基地28个,推动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232个、1500余万平方米。重庆从设计阶段推动应用BIM技术项目857个,建成智慧工地3330个,打造智慧小区244个。腾讯微瓴、紫光天工等建筑业互联网平台相继投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加速协同,重庆建筑产业现代化蓬勃发展。
得益于智能化赋能下的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建筑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万亿元,年均增长7.1%,带动了50多个产业。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有建筑业企业约1.22万家,其中,特级资质施工企业10家;甲级设计企业182家,占比35.1%。2020年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合同额突破万亿大关。
同时,重庆住建发展质量大幅提升,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重庆等高对接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牵头形成办理施工许可“1+14”政策体系,项目案例170余个,落地情况全国领先。2020年世界银行评估报告显示:重庆办理施工许可指标得分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模拟排名第35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重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由46项减少为22项,审批时限缩减53%,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审批服务事项由203项压减至100项,申报材料压减50%以上,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审批效能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让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重庆建成智慧住建云平台和行业大数据中心,形成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应用体系;加快推进“物联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两江四岸核心区CIM基础平台建设,启动工程项目数字化试点项目104万平方米;智慧公积金系统提档升级,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与招商银行合作打造公积金行业内首个功能齐全的智能化客服平台。
蹄疾步稳谋发展,笃行致远开新局。一手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手聚焦高品质生活,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将继续勇担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筑梦前行再出发,书写改革发展新篇章。(文 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