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看重庆这张“作战图”
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村民在长江边种植中山杉,江对岸山体裸露的部分就是消落带。(资料图 冉孟军摄)
人民网重庆6月21日电 (彭国威)《重庆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日正式发布,为全市打响生态环保攻坚战勾勒出一幅“作战图”。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肩负着保护好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行动计划》要求全市必须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2%;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稳定达到95.2%以上,全市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绿色发展水平显着提升,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信息化发展指数跃居全国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GDP比重达到50%以上。同时,多方联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形成。
整个《行动计划》包括28项工程、119项具体工作任务,确保了一张蓝图干到底。
长江云阳段“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资料图 熊彬摄)
提升山水“颜值”
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产业准入控制工程,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同时,实施长江岸线整治保护工程,实现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有污染的企业,以及未入合规园区的化工企业、危化企业、重点风险源全部“清零”;主城“两江四岸”108公里岸线内所有危化品码头、砂石码头全部退出或搬迁,范围以外不再新增。
发起重庆“生态岛”建设,加强广阳岛、桃花岛、九龙半岛、钓鱼嘴等主城区范围内两江上下游江心岛与半岛的保护,突出生态功能。强化钓鱼嘴片区的生态功能,调整中坝岛、桃花岛的规划用途,加强主城以外长江、嘉陵江的岛屿和半岛的生态保护和空间管控。
向山水要“产值”
栽下效益林喜生“钱”景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主动实施生态经济工程。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中医药产业。深入实施生态旅游扶贫工程,培育形成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推进经济林、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积极实施一批特色效益林业工程。
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环保修复的专业化企业、一批节能环保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整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启动绿色金融工程,开展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加大支持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担保和绿色产业基金的发展力度,建立绿色金融统计、绿色金融信息数据库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试点示范,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力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低碳城市建设,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力推进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主城各区积极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试点。
打造“生态名村”
下活乡村振兴新“棋局”
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工程,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引导居民践行绿色消费方式,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同时通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厕所革命等。开展村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五化行动,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年活动,一年一个主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在生态文化培育上,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鼓励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各类文化产品。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生态景区。
向改革要“动力”
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三年里,重庆将将积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深化环评审批制度和排污许可制改革,推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跨界河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全市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
完成重庆市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改革,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垃圾强制分类等制度,在全市河库全面推行河长制。
同时实施后果严惩工程,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刑责治污力度;完善环境监察制度体系,在全市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完善资金分配政策。
围绕《行动计划》,重庆还出台了《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建、治、改、管”,通过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加快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强化环境全过程管理和深化环境监管制度改革,真正让重庆山水“颜值”更高,让重庆大地“气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