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汶川地震援建民警回忆:只想让生者少一点伤痛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05-12 17:39:42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过去十年。无论是亲历者、旁观者、还是援建者,十年前的5月在国人心中是一段无法抹去的伤痛。在灾难十周年之际,通过曾参加抗震救灾援建的渝中区公安分局民警的讲述,呈现地震后民警救助灾区群众的温暖故事和感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渝中区公安分局按照上级要求,分批次组织民警前往灾区开展援建工作。时任分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的康国涛同志主动请缨向组织递交抗震救灾申请书。最终有幸成为带队领导带领30名民警前往。90天里,他们牢记神圣责任和庄严使命,用汗水与辛劳,实践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只为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少一点伤痛。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发生10年,同时也是抗震救灾工作后第10个年头,虽然时间过去了10年,但对于我来抗震救灾的工作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情景历历在目。”康国涛表情沉重地说。

  据了解,康国涛有过14年的从军经历,在部队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主官,转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最喜欢的警察职业。2008年7月,重庆市援建崇州灾区工作启动,康国涛作为带队领导,带领第一批援建民警去到满目疮痍的崇州重灾区。在分配工作时,康国涛主动要求到环境最恶劣的怀远镇,用他的话说“作为一名军队转业干部,转业不褪色,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我要报答组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034088E@E8D93F74.9AECF45A.JPG

民警进入汶川地震灾区

 康国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到达后,康国涛立即与当地派出所民警一道负责三个灾民安置点的治安和维稳工作。当时,灾区正处在秩序恢复中,治安点既是灾民咨询各种问题联络站,也是维护灾区治安稳定的核心力量。

  “把群众当亲人,就没有做不下来的工作!”这是康国涛经常给援建民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让他记忆最深的是一对在地震中失去儿子的夫妇。张大爷郁郁寡欢想要轻生,其老伴则是精神几近崩溃,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康国涛多次找老两口做思想工作,同时安排民警24小时轮流值守安置点门口。康国涛陪两位老人一起吃饭、聊天,还为他们洗衣。康国涛和民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不懈努力,最终感动了老两口,张大爷握着康国涛的手说:“你们是为我们好,我不会再想也不会去做傻事了!”从那以后,老俩口还主动帮助援建民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还有一次,康国涛在安置点巡逻时发现有一位中年妇女总是坐在自家安置点门口,从来不说一句话,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经了解,原来是中年妇女的孩子在安置点失散了。康国涛把找寻失散孩子这件事牢牢的记在了心上,他托成都的同学快速制作并送来印有失散孩子照片的卡片,在巡逻过程中一边发放卡片一边询问相关信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三天后,终于在另一安置点灾民家中找到了中年妇女失散的孩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6660F8E@8FD8843C.9AECF45A.JPG

民警与群众交谈

  七月的崇州,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由于地震后条件有限,康国涛主动把好的住宿条件让给了灾民,自己则住在活动板房。因考虑安全,板房内不能安装空调,也没电风扇,室内温度达40℃以上,俨如一个“大蒸笼”。警服穿在身上经常是湿了来不及换洗又干了,干了又湿,盐渍也深深烙印在衣服上。到了晚上,板房内由于昼夜温差的原因,异常潮湿,加上本身患有严重的风湿,康国涛往往会疼痛到整晚整晚的睡不着,但到了白天,他依然会咬牙坚持出现在工作岗位上。90天的日日夜夜里,其他单位人员都进行了轮换,康国涛带领的队伍没有换一个人,康国涛说,人换了情况不熟悉也不好开展工作,克服一下就好了。

  崇州市怀远镇三个灾民安置点有了康国涛的坚守,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在援建3个月中,三个安置点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圆满完成了援建任务。同年10月,康国涛被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救灾模范。

  “逝者如斯,人生总要朝前看,废墟上可以重建房屋,伤口也会慢慢愈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回忆,是最好的纪念方式,祝愿灾区的人们明天的生活会更好。”康国涛感慨地说道。(供稿 文/图 渝中区公安分局 刘井发 编辑 高爽)

      

编辑:高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