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应急救援指挥开“天眼” 30分钟内就能提供受灾现场全景
十二月十九日,重庆规划创新基地,从铜梁区安居镇实时回传的现场视频,为应急指挥打开了一双“天眼”。记者 谢智强 摄
“铜梁安居古镇突降暴雨,现已遭遇洪灾!请求地理信息支援!”12月19日下午,2017年重庆市地理信息应急救援演练在重庆规划创新基地和铜梁区安居镇同步进行。在这场模拟洪灾中,重庆市应急救援地理信息服务队到达现场后,实时回传现场视频,并在30分钟内制作出模拟受灾现场全景,为应急指挥打开了一双“天眼”。
这是如何办到的?重庆日报记者在位于重庆规划创新基地的应急指挥部通过现场连线看到,在安居镇的模拟受灾现场,3台大小不同的无人机同时起飞,协同拍摄各个高度、角度的灾区影像,并实时回传。
同时,位于模拟灾区的市应急救援地理信息服务队队员利用移动工作站,迅速合成、处理无人机采集的影像,争分夺秒地制作受灾现场全景和可用于测量受灾面积、评估灾情的正射影像图。
而在后方,一份结合了模拟灾区最新遥感影像图、专题地图和地形图信息的“灾前一张图”也于30分钟内制作完成,送到了指挥部案头。这张图上,模拟灾区的地形地貌、建筑分布、各类用地面积等一目了然,为指挥部部署救灾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参考。
市应急救援地理信息服务队数据处理分队队长李胜介绍,制作“灾前一张图”和灾区全景图、正射影像图的核心团队只有十几名工作人员。但这项工作需要及时更新海量数据资源,为核心团队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分析等支持的则是市地理信息中心的150多名工作人员。
李胜介绍,为了适应重庆山地多、地形复杂的特征,他们创新技术手段,使用3台无人机协同拍摄,并在全年工作中实时更新全市地理信息1000万条以上。目前,该服务队的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针对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他们还将引入雷达技术对抗天气限制。(记者 申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