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秀城
秀山县高级中学海绵城市建设
滨河西路生物滞留带和人行道透水铺装建成效果
魅力花灯广场
体育公园建成的硅砂蓄水池
滨河西路
自成功申报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秀山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武陵山区最美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改善全县人居环境,着力把秀山建设成为山水相依、生态循环的宜居宜游宜业之城。
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全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署,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坚持绿色发展,跳出“海绵”看“海绵”
2015年12月,秀山县成功申报成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3个市级试点城市之一,将以“海绵”为理念,打造面积为6.4平方公里的试点建设区域。
“打造海绵城市既是民生实事,也是‘城市双修’的核心。”秀山县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势在必行。”
在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的基础上,秀山县积极创新思维,跳出“海绵”看“海绵”。在充分体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要求的同时,解决污水治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城市病”,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向,完成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进而把秀山县打造为山水相依、生态循环的宜居宜游宜业之城。
今年,秀山县计划投资5亿元,实施行政、构皮、滨江、麻土片区4大板块,面积为2.8平方公里的建设区域。到2018年,完成投资11.22亿元,完成3年计划6.4平方公里的试点建设区域。到2030年,投资35亿元,完成80%城市区域的改造。
肩负示范重任,带动周边区域同步发展
2016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两江新区悦来新城1个国家级试点区域,万州区、璧山区、秀山县3个市级试点区域,组成“1 3”的海绵城市试点格局。要求在4个试点项目实现运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形成符合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管理等地方标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秀山县作为渝东南重要门户,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是武陵山腹地10余县人员和物资集散中心,我市连接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通道,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境内渝怀铁路连接全国铁路运营网络,渝湘高速、秀松高速是通往主城和多个省市的交通要道,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能让海绵城市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达到最大化。
“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我们既有压力也有动力。”秀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问题导向和指标导向相结合,我们因地制宜,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旧城改造之中,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做好协作工作,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规划先行,确保建设工作有效有序
秀山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参照《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按照城市排水不同分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确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按照“一脉五支、一岳五园、一环五廊、林田交织”的建设规划,秀山试点工作将坚持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基本原则,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道路、植被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目前,秀山已与我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达成战略框架协议,研究院将对海绵城市建设把脉问诊,且长期进驻秀山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去年,秀山编制完成了《秀山县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了5大类17项考核指标,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和规委会审查。同时,配套编制了《秀山县城区道路低影响开发专项规划》,修订了《秀山县排水(雨水)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及时启动了《雨水径流污染消减率》等课题研究,确保各级规划相互支撑衔接,为海绵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秀山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三年项目实施计划》更是详细地将每年任务和具体项目分解,明确了8大类64个建设项目,使建设工作进一步细化。
为构建坚强的组织保障体系,秀山县还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城乡建委等17个单位组成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城乡建委、县规划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教委及县华信公司等单位抽调了12名技术骨干,组建4个工作部,具体负责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融资等工作。同时,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按“专人办理、特事特办”的方式,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此外,引入专业审计单位,实行全程跟踪审计,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健康”运行。
自成功申报以来,秀山利用LED、电视台、手机报等方式,多渠道、广角度宣传海绵城市概念、作用、项目改造办法、改造效果及建设动态等,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好处,营造了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破解“城市病”
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硬化的不断加剧,由此引发了内涝频发、水生态受损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渗、蓄、排”功能,治理城市内涝,解决一下“暴雨就看海”的尴尬。秀山在治理水患上终见成效,让广大市民更进一步认识到地上一座城、地下也是一座城,地下工程是切实关乎广大市民的良心工程。
狠抓污染源头,对症下药做好海绵城市“净”文章。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秀山县因地制宜,详细研究水污染问题,通过摸排,发现城区雨污混流突出、污水乱排问题,共摸排发现有10个主要排污口。为做好海绵城市“净”文章,秀山县在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实施污水前端治理与末端狠抓截污干管建设方式,多渠道进行整治,彻底实施雨污分流,不让一滴污水排入梅江河。在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中,全面认真摸排整治乱接乱排雨污管网,查漏补缺,弥补缺失污水干管,实施雨污等管网专项验收,达到海绵城市建设一片净化一片的效果。
据悉,随着排污口和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秀山雨污分流与污水截流进展有序。同时,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老大难工程也开始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市面貌和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如今,在滨江公园河畔,路旁绿荫葱郁,车水马龙之下是潺潺流动的河水,微风拂过,让人在盛夏也可感受到丝丝清凉。家住周边小区的市民王建明每天都会到滨江路散步,他兴奋地说:“现在下雨马路不积水,梅江河的水质也越来越好,生活环境也越来越舒适。”
新材料、新工艺,彰显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程的推进正悄然引领着秀山先进的生产技术扎根本土,相关地方产业正不断成长。秀山县生产的全硅石、无粘合剂透水砖,其外观、透水、净水、耐磨和强度等性能优良,而且变废为宝,绿色环保,质量完全能满足海绵工程所需透水砖要求。
体育公园升级改造成效显著。为有效控制地表雨水径流,结合体育公园位置特点和已有绿地设施,重点抓住海绵城市“渗、滞、净、蓄、用、排”要素,变传统混凝土硬化道路为彩色透水沥青铺装,在人行道铺装透水砖。在原有的绿化地带科学合理地增设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在合理地段修建硅砂蓄水池,用于收集、净化雨水,体现雨水循环利用,打造原有景观设施,美化公园形象,如状元桥、生态停车场的成功改造。
中和广场升级改造初见成效。通过改造,广场排水、绿化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广场品质得到提升。广场人行环道已完成彩色透水沥青铺装,此项新技术、新工艺在我市首次试点铺装成功。增设雨水花园及透水铺装,雨水径流得到有效控制。更换陈旧地砖、座椅和植被,品质得到提升。初见成效的中和广场如今成了周围小区市民饭后散步、休闲、娱乐理想之地,海绵社会综合效益得到初步体现。
2016年12月,市城乡建委组织专家对秀山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年度工作进行了验收、考核,秀山海绵城市建设特色和建设进度以及打造的优美环境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如今,建设工作更是日新月异,让百姓们享受到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带来的初步成果。四川、贵州、湖南及我市兄弟区县先后20余次到秀山考察、交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秀山将扎实抓好各项工作,查漏补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注重解决群众当前生活困难的同时,多方面考虑群众长远生活和城市长远发展,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配合抓、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实现渝东南海绵城市示范目标,把秀山建成武陵山区最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