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旅游扶贫的“白泉样本”——白泉乡靠山吃山走出扶贫开发新路子
初秋,位于重庆市开州区白泉乡上华村5组的骆驼庄园凉爽如春,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纳凉避暑,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收入。
在骆驼庄园,有8名贫困群众常年务工,季节性高峰期每天有30名当地村民务工。骆驼庄园还与上华村部分种养殖大户、农户签订定单协议,每年收购本地山羊500多只、土鸡1600多只、高山蔬菜10余吨、特色农副产品50多吨,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我在这里每天能挣100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前台服务员谭天敏乐滋滋地告诉记者,她是上华村5组贫困户,2016年6月,骆驼庄园正式营业前,她辞去了在沿海的工作,应聘为骆驼庄园员工。她丈夫在城口县一家铝合金门市打工,也有务工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她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乡村旅游火起来,百姓腰包鼓起来
连日来,在白泉乡,花海绽放,气温凉爽,每天游客不断,数十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每到周末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前几年打工返乡的上华村村民许继成夫妇开的松涛山庄常常客人爆满,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这都是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许继成喜不自禁地说。
许继成是白泉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大潮中,无数受益的普通人之一。
如今,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人口不再单靠一亩三分地过活,他们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产品等多种形式实现脱贫,藏于深闺的腊肉、天麻、党参、蜂蜜、魔芋变成了实现他们梦想的重要经济来源和支柱。
“村里第一次来那么多人,最热的三个月,我家天天都有几千元的毛收入!”说这话的人是唐成孝,他家四代居住在上华村界梁上,背靠雪宝山,面朝石关门。
唐成孝把自家房屋改成农家乐,卖水卖饭卖零食,还开客栈,一家人一起忙活。“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我家一天要杀七八只土鸡,忙不过来。”唐成孝说,一年来,他家毛收入有10多万元。
这一年,各种山庄、农庄、鱼庄等农家乐在白泉乡涌现,从业人数达600多人。
乡村旅游,彻底改变了乡亲们的贫穷面貌。
旅游扶贫开发,路子越走越宽阔
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白泉乡按照“秦巴古道上的无人区”品牌定位,制定出台《白泉乡旅游产业奖扶办法》,积极争取微企、乡村旅游扶贫等政策,加强引导和培训,着力推进生态养生旅游发展。
截至目前,该乡引进四星级乡村旅游酒店1家,评选县级星级农家乐3家;开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及观光农业等职业技能培训300人次;建成上华村店子坪乡村旅游示范点景观廊亭2座,建成2公里游山步道及景观索桥,建成100亩景观玫瑰、百合等花卉园。
事实证明,旅游扶贫凭借其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2016年,白泉乡旅游收入达200万元,共接待游客1万人次。白泉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收到了显著成效,2016年,全乡570户贫困户“摘帽”,2373名贫困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白泉乡党委书记廖明忠介绍,下一步,白泉乡将依托骆驼庄园流转土地150亩,栽植车厘子、蓝莓、李子等高山晚熟水果;投资1000万元打造全区候鸟式高品质老年养生公寓;成立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土豆深加工、高山玉米和高山蔬菜种植,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吸纳贫困户100户和其它农户100户入社;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将上华村农家乐及旅游经营户全部入社,纳入统一经营管理,净化旅游环境,实现抱团发展;有步骤打造一些露营、观光步道等旅游设施,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在白泉乡这样山地资源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已成为扶贫的良药,旅游扶贫开发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阔。”区扶贫办负责人说。(记者 刘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