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心中的南丁格尔精神,就是爱、责任、实力”
22日,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游建平载誉归来。记者 平索茜 摄
给游建平的颁奖词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游建平24年的护理生涯即是军人气魄、医者仁心的代名词。她是国际军演中身兼数职、勇挑大梁的护理“尖兵”,她是援非抗埃前线中亲力亲为、攻坚克难的医疗队总护士长,她是西藏高原上为灾民控病防灾、为我军卫勤训练保障四处奔忙的“白衣雪莲”。她巾帼标兵的英姿总是站在传染病护理工作最前沿,用“不留遗憾、问心无愧”的誓言直面挑战。
21日上午,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举行。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传染科护士长游建平获得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
22日下午,游建平回到重庆,她说,获奖对于自己而言是个鞭策,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心中的南丁格尔精神,就是用仁心和慈悲对待患者和官兵,用勇敢和担当对待危险和灾害,用能力和水平对待专业和国际交流,爱、责任、实力,这就是我的回答。”
选择任务最重的一线
回忆领奖那一瞬间,43岁的游建平依然有些激动,“上去领奖的时候,心情挺激动的,步子也走得挺快。”她说,获得南丁格尔奖章是每个护理者的梦想,“但我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获奖。”
游建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受父辈影响,15岁那年,她怀揣梦想考入了当时的第三军医大学。毕业时正逢医院组建ICU病房,她主动请缨到风险最高、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一线去锻炼。
2001年底,她在全院护士长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调任传染科,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成天与传染病打交道,许多人一听就发怵,但她觉得:“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到传染科上任伊始,她就遇到肆虐全国的“非典”疫情,对年轻的游建平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组织救治护理了数百名疑似和留观病例,为医院在抗非战役中实现零死亡、零感染的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以后面对禽流感、甲流等新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积累了经验。
出国抗击埃博拉疫情
2014年,具有极高传染性和致死性的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8月,游建平被抽调参加中国首批援非抗埃医疗队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担任医疗队总护士长。
本次任务是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成建制执行海外救援任务,抽调的68名护理人员来自全军11家医院,没有一个是游建平以前认识的,且97%为非传染病专科人员。
如何保证在救治过程中医疗队员不被感染成为她首要解决的难题,游建平向医疗队立下军令状:“只要有一个工作人员感染,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护士长。”
为接诊第一个病人,游建平带头第一个进入病房,在病房的时间突破医疗队规定的两小时极限,三个半小时才浑身湿透从病房出来。
小患者罗伯特在住院期间亲历了父亲的离去,住院期间一直闷闷不乐,游建平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怀他,教他跳舞、说中文、做游戏,罗伯特出院时对游建平护士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用中文说:“我爱你,中国妈妈!”
在利比里亚70天,游建平和队员共接诊患者112例,收治64例,其中疑似埃博拉患者59例,还为利方培训军人、警察、地方医护人员和社区卫生骨干1500多人,顺利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因在援利抗埃中的突出贡献,游建平获授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对她进行了专访报道。
多次参加高原训练
作为一名部队医院的护士长,游建平的日常工作与其他护士还有所不同。在野战医疗所成立的十年间,游建平既是“资深”队员,也是护理专家,带领护理团队成功设计了批量伤员护理管理流程。
2013年,实战化卫勤训练成为医院重点攻关课题。她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经过深入地研究论证,创造性地构建了我军首个实战化卫勤研训中心,并以卫勤专家的身份,光荣地成为全球首支“卫勤蓝军”成员。
从2014年起,高原卫勤保障成为医院卫勤建设的重要任务。游建平主动请战,成为首批开赴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域高原参加联合训练和演习的卫勤队员。
游建平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强烈不适,把模拟训练场搬到高原,开展一线官兵自救互救技能模拟培训。
除了高寒缺氧,高原驻训还面临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风险。2015年高原联训联演中突遇雷暴天气,3名战士被雷电击成重伤,其中一名脊髓性休克,一名心跳骤停,一名下肢广泛蜂窝状盲管伤。游建平和战友通宵对伤员进行了抢救、清创缝合手术、补液、抗感染等紧急治疗,最后三名战士全都转危为安。
据悉,在游建平之前,重庆曾有两位护理人员获得南丁格尔奖章,分别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鲜继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庆华。(记者 林祺 实习生 梁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