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重庆渝中区各中小学“四个一”活动打造惜福校园

重庆晨报2017-07-17 13:57:52

  原标题:就餐的学生多了,餐厨垃圾反而少了 渝中区近两年在各中小学开展“四个一”活动打造惜福校园,树立“爱物知恩、节用惜福”新风

【能源环保 列表】重庆渝中区各中小学“四个一”活动打造惜福校园

人和街小学组织的“红领巾跳蚤市场”。 渝中区文明办供图

  几年前,重庆29中食堂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超过400斤,而现在就餐的学生增多了,餐厨垃圾却减少到不足200斤。这是29中食堂日常管理负责人看到的最直观变化。

  昨(16)日,记者从重庆渝中区文明办获悉,渝中区作为重庆市首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区和德育工作示范区,近两年在各中小学开展“实施一个仪式”、“抓好一个课堂”、“完成一份家庭作业”、“营造一个节用氛围”等“四个一”活动打造惜福校园,树立起了“爱物知恩、节用惜福”的文明新风。

  一个仪式

  就餐学生多了垃圾反而少了

  学校的餐桌是一个文明窗口,它能直接反映出师生的文明素养。

  29中食堂日常管理负责人介绍,自己2009年刚进校时,食堂每天有300多名学生就餐,产生的餐厨垃圾有400多斤。现在,在实施了“一个仪式”之后,虽然每天就餐的人数有500多人,但是垃圾减少到不足200斤。

  所谓“一个仪式”,就是餐前唱诵“审己功德 量彼来处”,让就餐学生思量功德善举、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如重庆精一民族小学的同学在每天中餐前,由值班教师讲解节俭宣言的出处和引申义,然后集体唱诵《锄禾》及16字节俭箴言。结合排队分餐、就餐、餐毕等环节的文明用餐教育,引导学生从不剩饭菜开始,做到感恩惜福。餐前惜福仪式的长期施行,不仅让学生就餐秩序井然,更帮助学生从不浪费“一粒粮”“一份餐”开始,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各班餐厨垃圾量减少约50%。

  一个课堂

  模拟交易算成本节开支

  除了餐桌外,渝中区还抓好“一个课堂”,也就是在德育课上讲“审己功德 量彼来处”的含义、渊源、如何践行等,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情况,反思自身是否真正做到“节用”、“助人”、“积福”。

  如人和街小学确定了“红领巾跳蚤市场”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在语文、数学、信息、科学、品德、班会、美术等多学科中融入节用惜福的精神品质,从学科课程目标上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们传授各类知识。

  美术课上学习如何设计海报,品德课上体会分享、诚信的重要性,数学课上设计账本和成本核算等等,各学科教师还依据年龄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活动中。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该校就开展“以物易物”的二手物品交换节用行动,发展至今成为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变废为宝”交易展示活动。学生在学校创设的模拟市场交易环境中,要学会如何计算成本、核算收入、节用开支,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经营经费的规划,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相应的收获,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懂得为什么要惜福、怎样去感恩。

  节用氛围

  惜福校园活动辐射近5万家庭

  除了在学校的学习互动之外,孩子们还要完成“一份家庭作业”,在家与家长探讨如何理解做到“审己功德 量彼来处”,以小孩影响成人,建设良好家风。

  如重庆精一民族小学请学生回到家里给父母讲解这八个字的重要含义,同时打造“微信家长学校”等系列平台,开设“亲子互动”、“心灵鸡汤”、“家风学苑”等教育专栏,引导家长从家庭做起,让家长和学生都怀善心、尽善责、行善举。

  “一年级懂礼仪、二年级会合作、三年级知感恩、四年级讲诚信、五年级乐公益、六年级观时政……”近两年,渝中区先后启动了两届中小学校德育品牌案例评选活动,渝中区46所中小学相继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如环保时装秀、创编“惜福童谣”、爱物惜用小发明、跳蚤市场、关爱社区老人等。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区中小学累计开展主题活动200多场,参与师生达54000人,辐射家庭48000个,涉及10余个部门,营造了一个“节用氛围”。(本报记者 陈翔)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