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实现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惠及200余万名学生
近日,酉阳清泉乡中心小学,孩子们正在吃营养午餐。
记者 郑宇 摄
木耳肉片、青椒土豆丝、番茄蛋汤……6月29日中午,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泉乡中心小学,大约360平方米的食堂里,几十张桌子排得整整齐齐,700多名学生正在就餐。“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好吃!”学生毛习山一边吃,一边笑眯眯地对记者说。
“自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农村娃儿的身体长好了,上课时精神头也足了。”该校校长何飞说。
确保农村学生吃得营养、吃得放心,是一件关系到众多家庭的民生实事。为此,2015年重庆市将“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纳入2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已实现全覆盖,惠及学生200余万人。
校校有食堂 人人吃午餐
清泉乡中心小学坐落在酉阳与贵州的交界地带,由于地处偏远,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前,不少学生每天走路上学,只能吃早晚两餐。
建成寄宿制学校后,清泉乡中心小学新修了标准食堂,冰箱、消毒柜、碗橱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几名专职炊事员。每周的菜谱按照市里要求的基本标准来搭配,还会随着时令蔬菜和营养要求而变化。以前学生“上学放学两头黑,饿着肚子跑来回”的情况,已彻底成为历史。
清泉乡中心小学的变化,是重庆市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早在2011年,国家就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将重庆市黔江、城口、武隆等12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县纳入试点范围,按每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校时间每天3元(2015年开始为每天4元)的标准,给予营养膳食补助。
2012年,重庆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万州区、开州区纳入市级试点,补助标准参照国家标准执行。同时,鼓励引导其余区县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为学生提供爱心午餐、免费饮用奶等形式,自主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14个试点区县共惠及学生86万人,其余自主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区县惠及学生约120万人,基本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多渠道保障“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各区县纷纷出台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
比如,武隆区在各中小学建立了可追溯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严把食品采购关;巫山县每学期召开专题家长会议1次,教职工下访入村入户1次,确保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知晓率达100%……
2015年3月,重庆市印发《关于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午餐菜谱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孩子们的菜谱从一个荤菜调整为一荤一素。“其中,每餐蛋白质摄入量小学、中学分别不少于30克和36克,深色绿叶蔬菜每周至少3次。”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食谱的基础上,各实施学校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加进一些地方性、时令性的食材,确保补助金全部用于学生午餐。
不准无证供餐;不准建以营利为目的经营食堂;不准采购、加工劣质原料……记者了解到, 除了在面上做到全覆盖,市教委还会同市食药监局一起制定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的“六不准”“九必须”,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以保障营养餐的安全。
农村学生体质增强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问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不少农村孩子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都不同程度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如今,来自市中小学保健所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监测数据与2012年相比,重庆市农村男、女学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2.02厘米、2.21厘米,体质也不同程度地增强。
该负责人介绍,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5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约54亿元,累计新建、改扩建1957所学校食堂,建筑面积62.4万平方米。
该负责人表示,2017年,重庆市将继续抓好14个试点区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并拟指导地方自主试点实施区县进一步创造条件,将建卡贫困家庭子女、城乡低保家庭、孤儿、残疾儿童、特殊困境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进一步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受益人群。(记者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