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川渝司法鉴定协同发展成果和川渝公共法律服务“共同体”建设,2月7日,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司法鉴定协会联合举办了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蓝皮书暨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供图 重庆市司法局
截至目前,川渝共有13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鉴定范围涵盖除近岸海洋与海岸带环境损害鉴定外的6个大类43个类别;川渝两地登记在册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共计356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8人,占人员总数的86.5%;川渝两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近3年共受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案件3046件。
自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开展环境损害检察公益诉讼42件,减免鉴定费用200余万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采信率保持在95%以上。
蓝皮书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中上游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主动作为、携手并进,为建设美丽川渝和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打造川渝两地环境司法鉴定合作协作“共同体”,包括两地共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家库、共认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资质等7个方面。二是织密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功能网”,包括构建质量管控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5个方面。三是搭建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全领域服务“展示台”,包括有力守护川渝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促进川渝司法公平正义等5个方面。四是谋划展望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远景图”,对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到2025年以及远景2035年发展进行了描绘。
这是全国首次在川渝地区以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行业为主体,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为主题发布的蓝皮书,极具首创性、协同性、专业性、综合性和前瞻性。
未来,川渝两地将进一步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协同发展,助推跨区域重大疑难案件会商研判、重点项目协同推进、重要问题定期通报等机制全面落实,使两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协同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重庆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