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时代 美好新生活】重庆市政协常委王林:成渝合作关键是探索跨省机制协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6-25 09:23:46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日前,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指导,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携手重庆市房地产业协会共同举办的《“十三五”观澜·看城市高质量发展:讲好美丽重庆城市建设故事》系列活动已正式开启。此次,重庆市政协常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委员,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林解读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成渝城市群尤其是重庆带来的区域价值改变。

【筑梦新时代 美好新生活】王林:成渝合作关键是探索跨省机制协同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624160804

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林 摄影 万欣悦

  “向西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地区价值

  问:如何看待成渝双城经济圈对成渝两地在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布局中的意义?

  答:从蒸汽机时代起,世界的发展就由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西方人主导,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不得不面向海洋与国际经济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中心也主要布局在上海、深圳、香港、澳门等沿海地区,整体向东。而且,由于地理的原因,受到工程技术的制约,当时我国要向西部“走出去”是非常困难的。不过,随着近些年我国在工程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向西发展已经不会再受到工程技术的制约,从重庆开始的“中欧班列”、“渝新欧”班列就是最好的证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使得中国的空间相邻关系得以改变,成渝两地从“内陆”华丽转变为“开放前沿”,将大幅度提升重庆、成都两地的国际影响力与地区价值。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十四五”规划是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也体现出这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经济圈作为中国四大城市群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承载体。

  成渝合作关键是探索跨省机制的协同

  问:您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要更大力度推进重庆西扩和成都东进,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区域发展极核和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2020年成渝两地提出,要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综合改革、完善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体制机制、研究建立跨区域合作财政协同投入机制和财税利益分享机制等重大改革举措。成渝协同不是简单的是把两个城市合起来,实现经济和行政区不分离,我个人认为成渝协同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探索跨省机制协同。不仅在行政区域、经济区、毗邻区,以及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经济产业要协同,包括应急、环境保护、断头路、犯罪等地方加强合作民生问题都要协同。重庆”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成渝两地在就业、医疗、社会救助及执法司法、市场监管、法律服务等领域合作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比如成渝两地都非常重视“营商环境”的打造,两地如果尽快实现跨地区的法律保障机制,当企业发生纠纷后,就可以运用两地法律上的利益协调机制尽快协调解决,这对于市场主体而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区域价值扩大 将全面城市能级新提升

  问:成渝双城经济圈具有哪些发展动能,促进区域价值的提升?

  答:目前,重庆和成都都具备很强的经济能力。直辖24周年来,重庆GDP已经从1997年的1525.3亿元激增到2020年的2.5万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成都GDP达到4552.28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七。成渝地区地处西部,人口密集,对区域发展优势明显。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属于人口净流入城市,现主城人口超过1000万人。与之对应的是,成渝两地现GDP在全国占比7.1%。

  今天的重庆,在吸纳全球科学城建设经验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规划上的优化,在城市绿地面积、国际化程度、交通通达性、人文宜居环境以及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共享科学平台、科技创新机制体制等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重庆最新城市规划中,还对重庆发展方向作了重大调整。重庆确定了由21个区组成重庆大都市区,并将这21个区按城市布局分为了5个层面。按照目前主城区1000万人口体量,未来10年-15年重庆会再打造一个400-500万人口的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科学城将是重庆未来重大发展空间,未来人口将因为这些板块的布局继续流入。这样的城市能级,具有雄厚的发展动能,辐射中西部能力更强,更容易吸引生产要素,助推产业发展,提升重庆区域价值。

  届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成渝双城经济圈将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实现重庆“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文 万欣悦)

编辑:付意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