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2月19日消息(周伟 通讯员杨柳 钟一洋)近期,我国多地时有出现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和相关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情况。为切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的溯源和管控工作,去年9月,重庆市场监管局开发建设了“渝溯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渝溯源”平台)。据悉,该平台已在重庆38个区县投入使用,成为各区县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信息化“利器”。
该平台在沙坪坝区运行5个月以来,注册企业达164家,共记录了流入沙坪坝区的进口冷链水产品和畜禽肉578笔、品种73个、货品重量4918.36吨、涉及国家和地区22个。
严把“入口关”——持续强化提醒督导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检查冷链食品(央广网发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进口冷链食品流入渠道很多,既有经外地流转至重庆的,也有直接通过口岸抵达重庆的,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工作加大了难度。为此,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企业申报”、“首站赋码”等末端环节,通过定期召开视频工作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等方式反复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凡经其他地区流转至本市的进口冷链食品,企业必须通过“渝溯源”平台录入食品品名、生产企业、检验检疫等关键信息。此外,从口岸直接抵渝的进口冷链食品,企业须在平台提交《消毒证明》、《核酸检测报告》,同时按照相应的编码规则进行“首站赋码”,方可进入市场流通。
严把“流通关”——有效落实监管责任
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区实现拉网式全覆盖,沙坪坝区坚持落实疫情防控监管责任,依托“渝溯源”平台的数据查询功能,对相关企业实施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严把进口冷链食品的各个安全环节,采取三个“三”创新举措督促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一是落实入境“三必检”,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及相关环境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抓好源头防控;二是落实经营“三扫码”,定期对从业人员健康码、冷链食品溯源码以及商品信息条形码进行扫描核查,确保防控信息及时更新;三是落实销售“三专管”,在大中型商超设立进口冷链食品专柜,实行专人、专柜、专表管理,及时登记购买者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确保商品流向可追踪。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检查冷链食品(央广网发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截止目前,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已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完成对德国冷冻猪肉、印度冷冻带鱼等冷冻食品、外包装及食品环境的核酸检测1.5万余次,完成对192家冷链食品经营企业仓储和物流设施的检测消毒,实现对2000余名相关从业人员健康监测的全覆盖,约谈了9家落实“三专管”不到位的经营企业。
严把“风险关”——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去年7月,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成功处置重庆市第一起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突发事件,在实践中总结出应对疫情的“沙坪坝”经验,为“渝溯源”平台的设计完善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针对前期防控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渝溯源”平台按照“企业申报、首站赋码、一码流通、环节倒查、全程追溯”等使用目标定制各项功能。据该局食品二科负责人陈思亮介绍,该平台能实现进口冷链食品从海关入关、贮存分销、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到消费者的全链条信息追溯管理,对疫情风险管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检查冷链食品(央广网发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平台上线后,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展开对进口冷链食品的全面排查工作,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的频次、密度,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对冷链食品环境、从业人员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检测,实现了冷链食品批批全检、每日必检,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防控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