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渝北:“黑科技”让排污口无处遁形
重庆日报  2019-04-22 10:59:36

  原标题:“黑科技”让排污口无处遁形 渝北“海陆空”排查,建立完善长江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统

  在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箭沱村,近来总是有无人机、无人船这些科技产品出现。这里是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现场。作为全国两个试点城市(区)之一,渝北区将初步构建并逐步完善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统。

  “黑科技”加入

  助力排查精准高效

  一大早,渝北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李光军和同事们,从箭沱村坐快艇沿江而下。在快艇上,一名技术人员拿出了无人机开始进行航拍。

  随着技术人员按下遥控上的启动键,无人机开始上天工作。“通过无人机上安装的仪器,我们可以采集到这一片的高清图像和样本数据,为下一步的排查、溯源和整治奠定基础。”李光军说,区生态环境局在国家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华南环境工程研究所的带领下,使用了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形成了“海、陆、空”立体排查体系。

  来到洛碛场镇,执法队员下快艇开展现场入江排污口的污水样本采集。只见一名执法队员前往排污口采集水体样本,另一名执法队员则从工具箱中拿出了一根吸管大小的试剂袋。两名队员将采集的水体吸入袋内,静置五分钟,试剂袋里水体样本立即呈现出了颜色。最后,队员们拿出比色卡,根据颜色写下相关数据,整个检测从倒入到得出结果只花了五分钟时间。

  “这是我们最新采购的国际先进的快速监测试剂。”李光军说,以前,需要执法人员现场采集样品,然后拿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最快也要三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而现在,执法人员可以现场出结果,为后期溯源打下基础。

  量身定制

  协助开发排查App

  这边执法人员正在对采样的水进行检测,那边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应急大队队长王聪已经拿出了手机开始现场“办公”。

  只见王聪打开手机,点开了一款App,手机自动定位具体方位。王聪根据App提示依次填写排污口排放方式、排污口周边环境,并从左、中、右三个方向拍摄排污口水流向。

  “这是我们协助生态环境部针对重庆自然环境研发的一款App,通过APP可以现场办公。”王聪介绍说,以前每次现场巡查后,他们都要回到单位,用文档写下现场情况,不仅费时而且可能还不规范,现在有App现场填写,准确且效率高。

  作为全国试点城市(区)之一,渝北为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协助生态环境部开发App仅仅是其中一项。

  为了保证调查样本更准确,渝北区在国家规定的外延2公里的要求基础上再拓宽3公里。“当然,这个5公里只是一个概数,最终还是要根据排查情况来确定。”王聪说,在排查中,将从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排查沿岸无排污口或污染企业,那么可只外延5公里,如果排污口较多,或5公里外有工业园区,那么就必须做适当延伸。

  摸清底数

  7天完成航拍排查

  实施长度18.1公里,宽约5公里,共9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排污口排查,需要多少天?

  渝北给出的答案是7天。其中,航拍3天,人工排查核实4天。

  目前,所有数据已经全部传回生态环境部进行数据解析。接下来,渝北区将迎来生态环境部从全国抽调的82名人员和全市各区县抽调的45名人员,一同开展人工排查。

  人工排查期间,将通过实地考察、对无人机航拍排污口核实、现场演练,全面掌握渝北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数量、分布及特点等信息,确保排查全面准确、真实可靠;同时建立排污口名录,并基于排查成果,制订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逐一落实长江入河排污口编码、坐标、特征、照片等相关信息,初步构建并逐步完善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统。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杨荟琳)

 

编辑:欧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