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南:坚守“巴”字 传承历史
重庆日报  2019-04-22 09:54:15

  近日,在重庆市巴南区举办的2019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巴渝文化论坛上,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提出一个响亮的观点:巴南是巴地的继承人,有责任高举巴渝文化大旗!

  巴南为何是巴地的继承人?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在现今的渝中区设置巴郡。公元前314年,秦国在今渝中区设置江州县,之后更名垫江县。公元561年,垫江县更名为巴县,巴县由此得名。

  “巴人最早出自羌姜族群,聚居汉中盆地。”论坛上,著名学者、专家王川平根据对巴文化的长期研究和梳理,理清了巴人的“来龙去脉”。

  1994年巴县撤县建区时,区名最终保留了“巴”字。如今,在史称巴国故地的重庆,巴南成为了重庆38个区县中唯一带有“巴”字的行政区。

  人们常常讲述“巴渝”,其中,“巴”和“渝”又有怎样的关系?

  “江州重庆城,是嘉陵江边的城,嘉陵江水又称渝水,隋唐时期,重庆便被称为渝州。”王川平说,重庆古称巴,简称渝,“巴渝”由此而来。

  王川平说,重庆直辖以后,重庆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叫巴渝大地,3000万重庆人民叫巴渝儿女,重庆的文化叫巴渝文化,所以“巴”是巴渝文化的根之所系,魂之所在。

  巴南区博物馆有一幅《巴南区历史与当今行政区划图》,其上“巴国——巴郡——巴县——巴南区”的行政区域变迁脉络清晰可见,并印证了巴南与巴国“血脉相传”,也在向巴南人诉说:这里是巴地的继承人。

  作为巴地的继承人,巴南积淀了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并孕育了巴南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品格。

  “写下了‘雷霆之声’的《革命军》,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25条政纲,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是从巴南走出的先进中国人、先进重庆人的代表。”周勇说,巴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滋养孕育出了辛亥革命先驱杨沧白、著名红军将领汤慕禹、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等一大批革命先辈。(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伍凤秋)

编辑:欧平淑